一乐电子

 找回密码
 请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和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fujiachun

圣诞快乐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5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多说了!
政治、历史这些话题太沉重了!不是我们能改变的,很多事情人们都心知肚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lyc4081


    有些问题不是我能回答的,我说的也不见得对。

对于“文革”,为什么叫“文化大革命”?现在有些话还不能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过来人”,我来说说我的认识:
1、那个时候人的品德如何,会不会想现在这样?
      虽然50、60年代可能还不如“之前”,老百姓的“品德”远高于现在——所谓的“一代不如一代”?!
2、第二夜不闭户是真的么?
      在50、60年代,夜不闭户“基本上”是真的。
3、第三相对现在来说,中国受气么?
      虽然我对于“毛”有不少负面的看法——但是,他搞“两弹一星”,还是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还记得,当年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我们大学生宿舍亦“炸”了的情况!
4、还有 文  革 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
      完全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暴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题,各位兄弟圣诞快乐 fujiachun 发表于 2011-12-24 23:00


谢谢!
平安是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无锡风


    那十年动乱的损失是无法计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yc4081

有些问题不是我能回答的,我说的也不见得对。
对于“文革”,为什么叫“文化大革命”?现在有些话还不能说。
3AG1 发表于 2011-12-25 18:11

冯老师53楼所说是非常可观的----冯老师年龄比我大得多,但有些事情不是人人都能经历的。虽然那时还小,但我经历过最为惨痛的阶段,举家外出避祸----当然比举家外出还要艰难得多,一家人各奔东西。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那个时代的领导能较客观地看待,似乎这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如果历史重写,一定还会有这个阶段的。



关于 lyc4081提出的文化大革命,起因还真是不被太多人所了解:最早是山东大学的两个学生,看《红楼梦》及其评注,对俞平伯的评价很不以为然,认为俞平伯的一些观点不对,往《文艺报》投稿批评俞平伯,被拒稿。稿件质量不好拒了就拒了,关键是退稿理由(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兴许能找到。我记不准了,虽知道大意但还是别胡说,毕竟记得不准确)。后来专门往中央写信,问为什么不可以批评俞平伯。后来山东大学校刊刊发了这两篇文章,再后来信件辗转被毛看到,他配上了自己的观点或者批示(不知应该叫什么),信件原文及毛的批示一起发表,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开端。
我工作以后认真看过俞平伯对红楼梦的评,感觉他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许多评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不够客观,而这是文学评论的大忌。曾经通过别的方法看到山大这两名学生的文章(大学看的,忘记了),我觉得他们对俞平伯观点的批评非常客观真实,没有对人的不尊重,分析到位,比俞平伯强多了。更重要的是,文化就需要不同观点与声音,即使两位说的不对、甚至看书没看明白,难道就不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单从这方面说,这场对文化领域的革命开始的起因是正确的,其实早在延安时期就有过类似的文艺运动,没什么不好。造成对社会的危害,是因为这场运动变了味,变成不是文化的革命,而是成了政治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s1315 于 2011-12-25 23:59 编辑

我们比高棉或者棒子强了很多 庆幸啊   老冯高人,我的段落格式咋丢了呢,只能连着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我觉得中国从古至今所有的“领导” 没有一个值得感谢的,相反,他们应该感谢我们,是广大贫苦人民用 ...
老弹弓 发表于 2011-12-25 10:38



    看站在什么角度了.如果从文明与文化的角度俺更钦佩先秦时代的那些智者们,哪怕后来边缘化.但如果从国家与民族角度来看,有些的领导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当然如果从平民角度来看,确实付出多得到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6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一个在中国被当作狂欢节的洋节(个人觉得至少比那些地方为了追求政绩整出来的XX节强),竟然扯出了历史问题.对于外来文化的宽容和消化恰是进步的一种表现(好象课本里本来有一篇有关的东西的),你不喜欢只要人家不违法自己不过就是了,不必强求人家都和自己一样.当你想"纠正"别人时,别忘了别人也会想"纠正"你,这样下去只要不顺眼就可以去纠正,想想都可怕,历史上不难找到这种时代,翻翻正规历史就知道了.至于现代史上的一些公案,目前的课本已经有些东西可以看到,只是提法不同.有兴趣的可以去翻翻自考公共课本,仔细的看,能看明白一些东西的.

至于历史,好象有一年提法是五十年以内无历史,个人窃以为百年以内又如何?当事人可能仍然健在,利益相关人还一代代活的好好的,会有定论吗?呵呵.现在的国人已经远无先秦时代的骨气,倒是奴性深入骨髓,人人都想别人讲原则,自己却活在原则外.话说史笔如铁,但现在还有几人有骨气在书简上写下"崔抒弑君",甚至不惜身家性命,不是一条,而是几条?俺自问无此骨气,你有吗......

我们已经太喜欢参考阅读那些中间结果,那些东西里的噪音已经大到足以掩盖原始信号,也就是说信噪比奇低.接触不到原始资料就不说了,可明明有原始资料的却不去读而是拿到道听途说到处讲是不是就是另一个问题了?文革也罢,跃进也罢,相关历史材料不是没有.有兴趣的上图书馆,当年的报纸找不到吗?毛选找不到吗?就是第五卷,旧书摊上最多也就一顿午饭钱就能拿下,可你有兴趣读吗?都拿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说事,可那篇文章的原文你读过吗?姚某人的评海瑞罢官读过吗?这些都是公开的文献呀.

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并不可怕,怕的是根本没有掌握正确的求知方法,更可怕的是已经根本没有了寻求真理的精神和勇气!


附一段文字,只希望我们既不作孱头,也不作昏蛋,更不是废物: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6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比高棉或者棒子强了很多 庆幸啊   老冯高人,我的段落格式咋丢了呢,只能连着写
ss1315 发表于 2011-12-25 23:57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参照系不同,结果必不同.这些结论是当大家都遵循相对统一的价值观和标准时才成立,但目前未必如此.当我们同情某个目标时,可能自己也是别人同情的目标.............宽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一淘宝店|手机版|商店|一乐电子 ( 粤ICP备09076165号 ) 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 44522102000183号

GMT+8, 2025-9-14 06:03 , Processed in 0.04541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