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电子

 找回密码
 请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和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823|回复: 10

这个小表头能校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淘了2个表头有误差,说是美国进口单片机,有高手用过没,不知能校准不?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灵心look
12_clip_image002.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5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片机组成的,误差校正不好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5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高的电压,肯定有分压电阻网络,调整分压电阻

看IC型号,估计不是单片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5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用STM8S103做的吧?看着眼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回复 5# 199003326


    差不多,查不到ic型号,中间有个103f,不知道这个ic精度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问题是,表头是33伏4位数码管。13伏下比万用表测量时少70/80豪伏、13伏上多出几十豪伏,怎么会这样!还说精度0.02%;难道是我的万用表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5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片机直流电压表精度问题
http://m.baidu.com/from=2001a/bd ... on%2F23219777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5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工程技术科学> 问题页已解决
单片机直流电压表精度问题
你好,有个问题请教,我用stm8S103单片机做直流电压表,显示小数后一位,测量1-99.9V,这单片机ADC是10位的,供电电压和AD参考电压均为3.3V,测量的电压信号是由3K串100K电阻分压得到的,就是 单片机测量的电压=Vin*3/103,这样我算了下,实际测量电压值=ADC*0.111, 就是说ADC每增一数,表示实际电压增0.111V,这样测量信号电压越大,就越不准了,而且会存在缺数问题,比如 ADC=259实际为28.49 ADC=260 实际为28.60,28.5,用后位四舍五入进位也必然会间隔缺小数点后一位,请问有什么方法能做得精确又不缺数? 因为我看样机电压表就是很精确也不缺数,按它的精度只能精确到0.111V的啊?不能精确到0.10
问题补充: 感谢各位解答,电压表现在把电阻调用了3.32K,现在准了,但同样的板子我做了个电流表,还是存在误差: 电流表是测量0.00A到9.99A的,精确到0.01A,电流采样电阻用了0.32-2.33欧 3W的电阻,最大只通3A进行测试,理论上0.32欧*0.01V=0.0032,就是这个单片机ADC的1LSB了,但实际测量还是有较大误差,1A会差0.1A,3A会差0.3A,电阻是比较高精度电阻了,我怀疑是电阻要用专用的康铜丝采样电阻,但用电话线的铜丝剪成0.32欧还是有一样的误差,请问问题出在哪里?理论上应该是精确到0.01A了啊??
匿名 2011-3-3最佳答案
【2011-3-8更新,还没回答我缺显问题,我说的对不对呢】
1、基本公式是:【Vin=Vadc*Vref*(R1+R2)/R2/1023】 令Vin=Vadc*K。
你说的很对,按您给出的参数设计的话,K值为0.11075。因为不能精确到0.10V,如你提到的,会缺数。
2、【我的回答是:K接近而不大于其理想精度(0.100)才不会缺数】
3、前面的老大说了,改变参考电压和取样电阻,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参考电压和采样电阻的精度问题就是个大问题。且未切要害。
即使K牛到0.101,我们来看:
V49=4.949V,V50=5.050V。经过取舍后,缺显5.0V。
V149=15.049,V150=15.15,经过取舍后,缺显15.1V。间隔为100缺显。等等。【缺显公式不规范,不提了】
但改进了参数精度后,确实缺显的间隔变大了。
K精度越接近0.100,连续测量域内,缺显的地方越少。但缺显问题依旧。
接近0.100不能治本,小于0.100才是解决办法。

5、(你用900个数要数满1001只羊,能不丢羊吗?换个思路,因为我们没法保证用1000个数来数1000只羊。用100x个数去数1000只羊,多数了几个有什么关系?)

6、【我的解答:如果想解决缺数的问题的话,只要K略小于0.100就好了——改变电阻最简单,使K尽量接近但不要超过0.100:6.8k和200k试试,理论系数为0.098。】

7、【电流表的补充】应该是电阻的问题。在不同电流情况下,电阻发生了改变。
热心网友  2011-3-8相关内容
利用单片机AT89C51与ADC0808设计一个数字电压表,能够测量0~5V的...
基于单片机的高精度电压表
急。AD574和单片机的高精度数字电压表..程序和原理图 openstart@16...
用单片机做一个交直流电压表,遇到的问题。
高分 求 单片机直流电压表原理流程图
主题推荐
单片机:电压|单片机:问题|单片机:电压表|单片机:点阵|单片机:数字万用表

单片机管脚怎样检测外围电路电压?
用单片机实现一个电压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
请问7812稳压电路能配合单片机实现程控电压输出吗? 单片机如何控制?
ad和51单片机比较电压值
PIC单片机输出电压这么低?其他答案
调整分压电阻,使ADC的一个数正好等于0.1V,就可以了
热心网友 2011-3-4
我的一点建议:

1.ADC的参考电压选3.072V、这样配合10bit的ADC就是1LSB=0.003V。

2.3÷103肯定不会除尽,所以计算结果会出现误差,倒是3÷100能除尽,所以你最好用3K和97K的变阻器来设计分压电路。分压后的输出不要直接去单片机的ADC,需要用运放来跟随(电压跟随器)一下。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得到一个公式:Vin*3/100=ADC*3.072/1024,这公式化简之后就是:

Vin=0.1*ADC,由于ADC=0~1023,所以测量的电压范围就是0~102.3V,精确到0.1V。
热心网友 2011-3-4
该单片机内部的ADC是10位的,精度不是你那样算的,应该这么算,2^10=1024,精度应该是1/1024,对于100V则刚好可以精确到0.1V,你用电阻分压,ADC实际采集的是3.3V对应的分成1024个单位,通过程序按比例再换算回去就可以了。所以理论上这个精度是可以做到的。但是,AD采样如果只靠电阻分压来采集是很不准确的,特别是你的精度要求这么高的情况下很难采集正确,如果要提高精确度,最好添加一些滤波电路,缓冲器,放大器来抑制干扰信号,放大有用信号,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采用片外的ADC芯片,特别是精度更高一点的芯片,如果勉强用单片机内部的ADC,信号稍有干扰,就很容易产生误差。


电流表的问题,既然你1A能够做到只相差0.1A,而3A刚刚好相差0.3A,这可以近似看成是线性误差,最简单的办法是用软件优化,把误差通过程序的处理补回来,这样就很精确了,这么说你应该明白吧。还有很么问题请再留言
热心网友 2011-3-8
如果我这样说你应该明白,ADC是10位的,能表示到1023,共1024个等份,理论上最高精度是1/1024(补充一下理论值是很难达到的,IC自己也有误差),实际输入电压=((3.3V/1024)*ADC)*(103/3),103/3算出来的是放大倍数,因你输入通过分压缩小了103/3倍,输入只有实际的3/103,这时候的误差应该是理论值 (3.3V/1024)*(103/3) ,如果没有分压输入误差应该是理论值
“参考电压/1024”,这里应该是3.222656mV=3300mV/1024,但你现在应该是“(参考电/1024)*放大倍数”,这里应该是110.6445mV=(3300mV/1024)*(103/3),所以放大倍数越大(其实也是分压比列越大)误差也就越大。一但分压系数确定则误差也就确定,当然算的过成也会有误差,但是这类误差是可以减少的,理论上硬件上的类误差是“硬件定误差定”,如果你想提高精度你只能将分压系数变小,压系数变小后你能测量的电压也随之下降。目前看来你的算法没什么问题,按你的分压系数算误差理论值是110.6445mV,而你算出来的是0.111V和理论值已经很接近了,你只有将分压系数变小精度才会提高。现在我相信你应该很明白了吧?

再补充一下:如果你不将分压系数降一点,是永远达不到0.1V的,何况高精密电阻误差是1%
热心网友 2011-3-11
查看"工程技术科学"分类更多问题回顶部↑

stm8s103 电压表
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网页 百科 文库 图片 空间 更多>>*手机上网用UC快速省流量!
社建电子的知道|退出
百度>知道> 问题页
版式:极简| 炫彩
03-05 09: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这东西是个玩具,还不如7106和7107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一淘宝店|手机版|商店|一乐电子 ( 粤ICP备09076165号 ) 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 44522102000183号

GMT+8, 2025-9-24 06:31 , Processed in 0.040483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