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会员
主题
回帖0
积分23364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11-3-24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魔神实验室》事件-0-【转】
2010-05-25 16:34
转自http://tieba.baidu.com/f?kz=671643564
【声讨!】强烈抗议“魔神实验室”遭到的不公待遇!请支持者广泛转贴!!
中国政府既然能纵容80,90后非主流这种文化垃圾存在,为什么要封杀一群90后的科学精英?!?!!!!!请支持者广泛转贴!!!!
反不反80,90非主流,并非那么急迫,更重要的是拯救这一群90后受压迫的科学精英们!!拯救我们这些具有强烈求知欲的中学生们的思想!!
百度贴吧的名单中,永远消失了一个名字:魔神实验室。
摘抄:重庆时代信报报道
TATP开放点燃,爆轰试验”……你能想象吗,发布这些帖子的并非军工业内人士,而是一群十多岁的中学生。记者近日在百度帖吧中发现一名为“魔神实验
室”的帖,从其中的众多贴图可以看出,RDX、TATP炸药等爆炸物危险品都成为了他们的玩具。
据了解,该帖吧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型火箭制造、化学实验等,其中,涉爆内容占有相当部分。记者点开该帖吧的“能材合成”精品区看到,不少网友贴出了自
己合成RDX等多种炸药的场面。而“能材试验”精品区的内容更令人担忧,网友们贴出的图片包含了太安、硝化棉以及RDX等多种炸药的爆轰效果。有的网友
甚至发布了自制的云爆弹、聚能破甲弹、氯镁闪光弹等多种炸弹的爆炸试验图片和视频。而在帖吧的其他位置,咨询爆炸物制造方法的帖子更是随处可见。
尽管从图片上可以看出,不少试验的威力并不大,爆炸的地点也往往位于室外,但是这样的行为仍然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在有的图片中,实验地点竟然是在家
中的客厅,一旦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从一些网友的百度空间和发帖内容可以看出,他们的身份往往是中学生。对他们的危险实验,家长和老师们是怎么想的呢?
“中学生有了解爆炸等化学现象的欲望是一件好事。”家长冯先生说:“但是,我们希望这种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而且,这种实验必须在保证安全的
前提下,通过老师的指导,在合适的场地进行。”
而作为教育者,重庆复旦中学副校长陈豪的态度更趋于严厉:“我们会告诉学生科学实验的底线,这种私自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是一种违法、甚至犯罪行
为。”陈豪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的化学课程中,已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培育,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告诉学生,他们所学的知识不是用来危
害自己和他人安全的。
记者截稿前发现,在该帖吧内出现了一个置顶帖,要求网友不得再发布与爆炸物试验有关的帖子,但以前的相关帖子并未删除。
网友原创评论:
虽然觉得政府的做法是人之常情,并不过分,但笔者个人认为,对于这些如此有求知欲,且具有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索精神的90后的孩子们,难道粗暴对待就是最
好的方法吗?
其实学生有求知欲,对化学实验有兴趣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可以助长他们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精神。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所有类似的实验都被扼杀在摇篮中,那
么也许爱迪生要当一辈子报童,也许世界现在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也许科学巨匠诺贝尔早已在监牢里度过了他的余生......没有探索与人们的求知欲,科
学永远会原地踏步,没有众多开拓者前赴后继,人类永远会被囚禁在宗教迷信的象牙塔中。
学校说他们做得很好,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但学生们很少有能够做化学实验的机会,某些学校的化学实验室更是徒有虚名,学生们一学期甚至一年都不
能碰到化学仪器。政府和教育部门也说他们尽到了职责,说他们能够引导学生合理进行化学实验,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上,我们的城市里,我从未看到过一间真正的
高素质的化学实验室,从未看到教育部门在这方面做的任何努力。于是社会中出现了这种怪现象:一方面我们苦诉创新人才的缺乏,呼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科学素养,另一方面我们却以“危害安全”为名摧残着创新行为。这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我们所要培养的究竟是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还是真正对国家有用的科学
技术人才?难道科学将又一次脱离大众走进神秘的象牙塔吗?
粗暴对待,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显然不是最好的方法,其结果必然如鲧的治水一样,堆积的息壤愈多,水涨愈高,笔者个人认为,真正的好方法是进行合理疏导,绝
不能因噎废食!希望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建设科技馆和化学实验室,让化学实验规范化,合法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学生们的需要,真正培养我们急需的人
才。
笔者说了那么多,只是希望国家能够理解魔神实验室的行为,还他们一个公道,给他们一片可以真正自由飞翔的蓝天。
摘自原魔神实验室吧发起人Blog
亡灵序曲——曾经的回忆
2008-04-25 12:09
“当最后一瓶试剂从远远的地平线消失的时候, 我坐在一个石头上看着它, 我的思绪慢慢的飘散开去 构成了我的回忆”
我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但是现在,很无奈的感觉到,我正在失落....
想当年,我空间的第一首背景音乐就是“亡灵序曲”。这首美妙的钢琴曲一直主宰我的空间长达半年。我从一个满腔热血的小毛头变成了真正的“魔神”。曾经红
极一时的M系火箭,温压云爆,电磁轨道,以及那惹是生非的压缩气炮,在和谐风暴的冲刷下荡然无存。现在,当我再一次听到熟悉的“亡灵序曲”时,回想从前
的美好时光....
又没多久...卡的药品被没收...卡吧正式改为水吧...
魔神因为大量实验能材被警察叔叔请去喝了15天茶
卡曼奇的药品全部被没收
SS因为感情问题再加上曾经试验过能材而神秘消失
理化生精英联盟由于进行放射性元素的试验而离开
大M同志一夜之间和谐和M实验室......
一并和谐的有 天启实验室 叶索科学实验室 钫入魔酸 核武专家的科研中心 破坏性实验室 ss基地 星空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 轩恒实验室 魔神实验
室等......
资深特工、锔、大灰尘、93、氢氧化钱......全部神秘消失......
网友Ironblossom,一名初三学生
现在所有学校都在大谈素质教育,可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哪里?就在像这样敢于动手实践创新的人群中!
我想,他们真正用行动证明了,科学技术并不仅仅被象牙塔中的人们所有,而科学应当是来源于广大的社会人群中。中国缺乏科技创新,一旦弄出什么就兴奋得像
抗日胜利一样奔走相告,殊不知,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就算是万分之一的几率,那么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又会有多少?可笑的“和谐化”!!!
为什么实验要在客厅进行?!这个问题问得好,请反对者告诉我应该在何处进行!!有哪一座城市,为我们这些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们提供了实验的场地!?学
校的实验室只不过是戏班子而已!做这些实验只是为了像看电影一样走一个过场,有那所学校为我们这群学生们提供了作课外实验的场地!?!
尤其令我刻骨铭心的是下面的一段话:
大家好,我叫zzc,是XX市一个普通的高二学生。
我的网络ID是Shadow_Swirl,这个名字,或许,“参观”过魔吧的人会有几分熟悉。
的确,我是魔吧的一位活跃者,同样是一名高能化学的爱好者。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我应该站出来,代表我自己,也代表与我有着共同爱好的吧友们,
说几句肺腑之言。
首先,关于制作能材的目的。我要声明的是,我们制做能材绝无任何恶意。我们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满足自己年轻的求知欲,追求青
年人们独有的刺激,或许,有时还带着那么一些对长期学业压力的宣泄。
年轻的时候,又有谁不喜欢有力量的东西呢?又有谁不想创造属于自己的“力量”呢?我相信,处于这样一个活力充沛青春期的少年,多少都会有些这样
的喜好。
当你们看到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回归稳定的存在;当你们感到那些挚友般的氮原子终于得以两两握手,那些纠缠不清的氧终于得以解脱,与电子团聚,那些
包含张力的环终于得以不再拥挤;当你们听到那获得自由的气体狂热的欢呼,你们不觉得,那也是一种满足吗?
好奇心也是人人都有的,当你听说有一种神奇的东西,蕴含着特殊的能量,你不会想去得到它吗?你不会想去看看它本来的面目吗?我们这群热血青年,
正处于好奇心、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
所以,我们制做能材的目的也就这么些,追求刺激,充实生活,宣泄压力,满足求知欲。
我们没有恶意,也不会有破坏、扰乱治安甚至人为伤害这样的行为。我们更不会企图运输、销售、传播这些物品,也决不会将其用于任何其他非法用途。
我们不是不知世事的小毛孩,我们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明确的是非观,这一点请大家放心。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不务正业,不好好读书而去玩“这些东西”。这里,我想说的只是,“劳逸结合”是我国人民总结出的良好工作、学习方法。学生的天
地不可能被教科书塞满。就像上班人只工作不休息会生病一样,我们也需要放松,需要娱乐,需要宣泄。我们所作的,只不过是把其他同龄人打电子游戏的时间,
搬到了理论研究和试验设计上;只不过是把各位看电视、聊天、打棋牌的时间花在了积极思考、动手制作上。而这些,也决不会占用我们日常的学业时间。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不到大学以后再搞这些呢?这里,我想重复一位网友说过的话:“到了那时候,或许我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和条件,但也可能就没有现
在这种热情了。”我觉得,一个人,可能很成功,有钱,有权,有势、有名,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自己奔波忙碌,却不是为了属于自己的梦想。
我们不是不知世事的小毛孩,也不是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更不是足不出户的书呆子,同样不是眼中只有自我的被惯坏的“垮掉一代”。我们是有灵魂有肉
体的完整的人,是有追求有梦想的好胜青年,是有理智有情感的智慧生命,也是中国13亿人口中普通的一小部分。
而现在,我们,最渴望做到的也只剩下两个字,低调。
Shadow_Swirl (zzc)
不为别的,只为告诉世人,90后并非被非主流所笼罩着!还有我们这样一群走在学术前沿的精英们!一群被压迫的学生们!
鄙人随感:
我们爱化学,我们爱实验有错吗?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再说学校的实验是就如博物馆,里面的东西只能远远的看看,而不能自己动手去做,一学期才去了不过一回,书本上必开的实验,老师们总是有借口不开,不是实验室没药品就是没空,难得我们学校的实验室的配置连我家的都不如吗?所以我们爱化学的学生才会在家中做实验。你们说能材危险,但你们有过正确的引导吗?不要扼杀学生的兴趣了!我终于知道中国人为什么没几个得诺贝尔奖的缘故了!
毕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对化学的满腔热血和对知识探寻的渴望<就像我们亲爱的化学课代表>能有多大心思考虑到安全的问题?
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味的压制而是正确的引导!
科学课从小到大上了那么久了,那些显微镜之类的仪器又有多少孩子能熟练操作?
只不过是为了学业水平考而临阵磨枪而已。
我们不能抱怨西方有多先进。大多数的中国孩子都会有共同的经历吧。
很小很小的时候,在妈妈的怀抱里,好奇的想伸手摸摸面前的树干,却被制止呵斥:“别动,脏。”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求知的欲望,便被剥夺。
作为中国人,我自豪我的民族。却只是微末悲哀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