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电子

一乐电子百科

 找回密码
 请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和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szwang
收起左侧

上海地 铁怎么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8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shanghaiditiexiangzhuang/content-4/detail_2011_09/27/9513197_0.shtml上海申通地铁总裁回应对信号商质疑
2011年09月27日 22:24
来源:东方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说明:通气会上,申通地铁有限公司总裁俞光耀通代表申通地铁对本次事故,以及对市民和乘客造成的影响鞠躬致歉。



陈启伟(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各位记者,晚上好!今天下午,地铁十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造成多人受伤。事故发生后,有关方面立即投入应急处置,将受伤人员送往就近各大医院救治。同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运营秩序。
今天晚上,我们就下午发生的事故和伤员救治情况作一情况通报。有关事故的原因,事故调查组将深入调查后给予公布,不在今天通气会范围。
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上海申通地铁有限公司总裁俞光耀参加今天的通气会。先请申通地铁有限公司总裁俞光耀介绍对这起事故情况,以及目前地铁运行秩序等情况。
俞光耀:下面我简要向各位记者朋友通报一下今天地铁10号线发生两车追尾事故的情况。
今天14点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了一起两车追尾事故,造成多人受伤,没有人死亡。在此我代表申通地铁对本次事故,以及对市民和乘客造成的影响,深表歉意,向受伤的乘客致意深切的慰问。
14点10分,10号线因信号设备发生故障,交通大学站至南京东路站上下行区间采用人工调度的方式,14点51分在豫园往老西门方向的区间隧道内发生了5号车追尾16号车的事故,事故发生以后,地铁运营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即疏散乘客救治伤员,引导乘客及时由列车两头区间门向隧道两头疏散到老西门站和豫园站。
二、立即开展救援抢险,组织施工人员进入隧道期间,抢修受损列车和设备。
三、调整10号线运营方式,为了降低事故的影响,对伊犁路站至四川北路站的13个站实行封站,其余两段分别往虹桥枢纽和新江湾城站,采取小交路方式运行。
四、第一时间并连续发布事故和救援信息,我们通过上海地铁网站、微博、电视台直播,地铁显示屏等告知乘客和市民,并引导乘客换乘其他线路和交通方式出行。
15点40分,两列车上的乘客均以疏散完毕。16点16号车驶离事故现场。17点55分,5号车完成抢修救援,驶离现场。
下一步,上海申通地铁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加强运营组织,在重点岗位、关键部位增派保驾力量,确保全网络的地铁运营安全。
二、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伤员的善后救治工作。
三、是积极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工作。
以上简要情况通报完毕。谢谢大家。
陈启伟:接下来请市交港局局长孙建平介绍事故处置情况。
孙建平:一、俞正声书记、韩正市长在现场对事故抢险救援和处置作出要求:一是要把救治受伤乘客放在首位,由市卫生系统调集力量,全力以赴救治受伤乘客(有关救治情况,由市卫生局负责同志做通报)。二是申通集团当前要加强做好轨道交通线路的安全检查工作,确保轨道交通运行安全,防止发生次生事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恢复10号线运行。三是要以严肃、严谨的态度,查清、查明事故原因,要请各方面的专家从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彻底调查,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四是要及时公开处置和调查情况,做到信息透明公开。
二、立即启动应急联动方案,市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迅速调派力量,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抢险救援,确保伤员及时送周边医院救治,车上其余乘客及时疏散。市相关部门、10号线沿线所在区政府同时启动交通保障应急预案,市区两级公安交警部门增派警力,在交警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对10号线沿线重点区域进行交通疏导组织。沿线所在区政府组织相关工作人员,配合进行现场客流疏导和秩序维护。公交巴士一汽、巴士新新等运营公司在市交通部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分别调配40辆、20辆公交车,在“江湾新城——四川北路段”、“四川北路——伊犁路段”进行公交驳运。同时,要求10号线沿线40条公交线路所属企业,增派200辆公交车辆,确保运力。在各方努力下,最大可能地减少了事故对晚高峰期间乘客出行的影响。
三、目前,市里已由市安监局牵头,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市建设交通委、市交通港口局等有关部门,以及第三方独立专家参加。调查组下设综合组、管理组、技术组、专家组。同时,市交通港口局牵头,会同申通集团等单位,做好事故后续的善后处置工作。
陈启伟:最后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介绍大家最关心的伤员救治的情况。
徐建光:9月27日下午,地铁10号线发生列车事故后,市“120”急救中心迅速调集62辆救护车赶往现场,市卫生局立即通知地铁事故周边7所医院迅速打开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组织好专家,安排好急诊床位,全力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确保第一时间救治伤员。救护车就近将需就诊检查人员运送往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曙光医院、瑞金医院、长征医院、黄浦区中心医院、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卢湾区中心医院等7家医院救治。
截至晚上7点,共有271人到上述七家医院就诊检查,目前已有180人出院,其余人员中61人住院治疗,30人进行24小时观察,无异常情况即可出院。目前无危重伤员,无人员死亡。
市卫生局将继续组织全市医疗力量做好伤员救治工作,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明天上午,我们将继续发布伤员救治情况。
答记者问:
1、《环球时报》:我是环球时报英文版的记者,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俞总,有消息称这次事故发生的车辆采用的信号系统是跟当初温州的事故的信号系统是同一家公司生产的,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这个系统在发生这个事故之后,还是在我们地铁当中有使用?谢谢。
俞光耀:信号供应商是同一家公司,关于事故的原因,刚才讲了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事故调查组,我想调查组会有一个准确的调查和结果。
2、《广东时代周刊》:您好,我来自广东的时代周报。我的提问也是像俞总提问的,在之前10号线也出过事情,就是因为信号故障开岔道了,申通集团曾经表示约谈过信号供应商,就是卡斯柯,我想问一下当时约谈的时候卡斯柯是做出怎样的承诺?10号线在第一次出故障之后,又进行过几次的调试?
俞光耀:当时10号线开错方向以后,我们也确实约见了卡斯柯的领导,他们也给我们做出了承诺,确保安全上不再出事故。今天下午发生了这个情况,所以我想我们也一定要把这个原因弄清楚。谢谢。
发表于 2011-9-28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能的事情又发生了。。。。哎。。
aaaxy 发表于 2011-9-28 09:00

回 三阿哥:
的确,没有绝对的“不可能”!

但是,这一追尾事故,绝对是“不应该”发生的!!
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管理角度来说.......

血不能白流!
领导层,是到深刻反思其原因的时候了!!!
发表于 2011-9-28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9-2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无锡风


    有很多事情都不应该发生,但偏偏发生了。

再先进的技术,再完善的的管理条例,都要靠人来执行,但偏偏人是靠不住的,经常疏忽麻痹犯错误。

像这类列车相撞、追尾事故,在铁路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已经发生过多次,只不过以前信息不灵通,大部分人不知道而已。

从网上搜一下就可以知道:

1971年12月7日,451次近郊旅客列车和837次货车在京广线琉璃河站发生尾追相撞的重大行车事故,铁路职工和旅客死亡14人,伤22人,中断行车1小时40分

1978年12月16日南京开往西宁的87次在陇海线杨庄车站与西安开往徐州的368次拦腰相撞,造成旅客死亡106人,重伤47人,轻伤171人,客车报废3辆,中断行车9小时30分,被称为震惊中外的“杨庄事故”;

1988年1月17日,三棵树开往吉林的438次旅客列车,运行至拉滨线背荫河车站时因列车制动失灵冒进信号,与进站的1615次货车发生正面冲突,造成旅客和路内职工19人死亡,重伤25人,轻伤51人;

1988年3月24日,南京开往杭州的311次旅客列车,运行到沪杭外环线匡巷车站,由于列车冒进信号,与正要进站的长沙开往上海的 208次旅客列车发生正面冲突,造成旅客及路内职工死亡28人,重伤20人,轻伤79人,其中日本旅客死亡27人,重伤9人,轻伤28人。机车大破2辆,中破1辆,中断行车23小时。该事故是外籍旅客伤亡最多的一次严重事故,日本旅客除教师1人外,其余都是16岁以下的中学生

1991年6月13日,北京开往苏州的109次旅客列车,运行至津浦线新马桥至曹老集间,与前行的1329次货车发生追尾冲突,造成109次副司机死亡,列车乘务员和旅客28人受伤,中断行车18小时37分;

1992年3月21日,211次旅客列车在浙赣线五里墩车站冒进、冒出信号,与进站的1310次货车发生冲突相撞,造成旅客死亡15人,伤25人,机车报废2台,客货车报废9辆,中断行车35小时;

1993年7月10日,北京开往成都(洛阳列车段担当)的163次旅客列车,运行至京广线新乡南场至七里营间,与前行的2011次货车发生尾追冲突,造成乘务员32人死亡,7人重伤,4人轻伤。旅客8人死亡,2人重伤,35人轻伤。机车中破1台,客车报废3辆,小破15辆。货车报废1辆,大破2辆,中断京广线正线行车11小时15分,这次事故是郑州铁路局客运乘务员伤亡最为惨重,至今事故造成的后患影响还未消失

1994年1月15日,襄樊开往北京的250次旅客列车(襄樊客运段担当),运行至漯宝线余官营车站时,与在站内停留的3173次货车发生正面冲突,造成路内外职工和旅客7人死亡,12人受伤。其中襄樊客运段职工1人死亡,11人受伤。内燃机车报废1台,蒸汽机车大破1台。客车报废辆,小破1辆。货车报废1辆,大破2辆,中破2辆、小破1辆,中断正线行车3小时9分

1997年4月29日,昆明开往郑州的324次旅客列车,运行到京广线荣家湾时,与停在该站长沙开往茶岭的818次旅客列车相撞,造成乘务员和旅客死亡126人,重伤45人,轻伤185人,是继杨庄事故以来最大的一次旅客伤亡事故;

2006年4月11日9时32分,南昌铁路局南昌机务段DF11319号机车担当的青岛开往广州东的T159次列车,行至广铁集团管内京九下行线林寨站至东水站间,在信号故障情况下,司机个人认为防护区间没有列车,盲目行车,以48公里的较快时速,撞上正在停靠的武昌开往汕头的1017次列车,导致1017次列车最后4节车厢脱轨。当时,T159次第二司机在睡觉,没有执行在故障情况下必须双司机值乘的规定。事故造成2名铁路职工当场死亡,18名旅客受伤,构成重大事故.

然后就是今年的温州动车组追尾事故。
发表于 2011-9-2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这些都是比较大的事故,公开报道的。

还有一些事故,属于货车相撞,虽然也死了人,但被下面的铁路局隐瞒下来,外人不知道,就连铁道部都不见得知道。

发生了这么多事故,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然避免不了事故一再发生。除了采取更加可靠的技术措施,更主要的还是人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
发表于 2011-9-2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s1315 于 2011-9-28 13:29 编辑
回复  无锡风


    有很多事情都不应该发生,但偏偏发生了。

再先进的技术,再完善的的管理条例,都 ...
3AG1 发表于 2011-9-28 10:52



       看起来,现状只是由于信息传播导致的放大效果?
      不过报道的什么调查组,有点像“自查自纠”
      刚乘坐过北京地铁,说下两者显著差异:前者便宜就不说了。上海地铁似乎不靠拉人赚钱(其实拉人也赚,可能少点),就依靠广告敛财。
      北京地铁快到某站,会报一下站名的。地铁站台里面导引醒目,各轨道线走向都标明。
      上海地铁(大多数线路),刚一出发,即报下一站名,快到时反而不报,我平常靠的是听它第二遍的英文,不就按一下报站器吗? 地铁站里充斥广告,到站时报的也都是广告。除了少数换乘站,站台内均无全市地铁走向图,这个成本应该是零。
      咱不反对广告,就同ccav一样,但是别丧失了基本属性。可以肯定的是,上海地铁定位就不是为xx服务,还容易让“外来人”迷路,也许这更能体现“发达的交通”?
发表于 2011-9-28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先进的技术,再完善的的管理条例,都要靠人来执行,但偏偏人是靠不住的,经常疏忽麻痹犯错误。
...
3AG1 发表于 2011-9-28 11:05


我认为,先进的技术,就是用来对付“但偏偏人是靠不住的”。。。而明明知道技术不先进,偏偏都要靠人来执行。。。。。好像逆其行而道 。。。领导们从来都不用懂技术的,这个不用多说。。。
发表于 2011-9-28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汗,成逆其行而道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专业技术人员和老师特别讲道理、特别认道理,哪怕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不为常人所知的道理。

如果把问题绝对化,那就不再有好坏,不再分是非,不再有责任,不再是正常的理解和争论。只是,这样既不合情,更不合理!

发表于 2011-9-28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地铁公布事故原因:调度人员违规
2011年09月28日 18:17
来源:中国广播网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shanghaiditiexiangzhuang/content-4/detail_2011_09/28/9539036_0.shtml

中广网快讯 据上海地铁官方微博最新消息:
      经请示事故调查组同意,在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的前提下,可以采取限速运行方式,于今晚(28日)8时恢复地铁10号线通行。
      负责全市地铁运营的申通集团也连夜开展自查工作,经深入细致的排查,认为这起事故起因于当天设备失电,致使运营信号中断,地铁10号线行车作业人员即采取人工调度行车方式,但是有关人员未能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规定,导致事故发生。

本版积分规则

QQ|一淘宝店|手机版|商店|电子DIY套件|一乐电子 ( 粤ICP备09076165号 ) 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 44522102000183号

GMT+8, 2024-6-17 23:42 , Processed in 0.06539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