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电子

 找回密码
 请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和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716|回复: 13

你知道吗?中国的直系亲属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angxiaoxiao 于 2013-1-23 22:21 编辑

整理家谱,才发现错处很多。当年手工写的,后人不懂老字,胡乱改动。同时某年居外地有些地位的某人回乡,请了家谱持有人几顿饭,送了几瓶酒。把家谱带走了。同时请人重打了几份留下。家谱古字甚多,打字的不认得、题库中也没有的,就胡乱用个差不多的字代替。手头的错误百出。无奈没有办法看到原来的了。只能根据可能尽量修改。如:始祖墓碑,刻录哪些人共同树立,有“晜孙”,结果被后来的抄写成了曰弟孙。简直岂有此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话归主题,这些你知道吗?


  上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母,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
  父之子为子,
  子之子为孙,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为玄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
  来孙之子为晜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
  仍孙之子为云孙,
  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评分

参与人数 4一乐金币 +80 收起 理由
快活丞 + 20 不愧为老师啊,受教了
conjim + 10
3AG1 + 30 学习了。以前还真不知道这么多。
fujiachun + 20 受教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造字的,说明排版的人懒,我以前是做广告设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wangxiaoxiao
细看好多原来都不知道出处的,想想学东西一直不求甚解,惭愧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wangxiaoxiao


    受教了,原来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非常尊重和珍重“家谱”的。
国家国家,无家哪来国?!


我小时候,拜读过家谱,已经修续到 家父一辈......
厚厚一叠......

可惜,史无前例时、被“破四旧”了!

珍贵的历史文件,再亦无法恢复——弥天大罪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无锡风
这个东西既不能看得太重,也不能完全弃之如敝屣。可能福建等一些地方看得最重----但真正看中的还是孔、孟等四大家。其实我们的家谱很不全,山东的除有名的如孔家等少数外,多数是以明初洪武年间六次大移民开始,移民过来的就是家谱能记载的最早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将家谱录入电脑,想想顺便修改一点。但不能叫“重修”。添加上两个介绍,自己文言文不行。哪位有兴趣的给看看,怎样修改合适。
**辛**简介
      **辛**原名王家庄,居王姓族人。九世祖**于明末崇祯年间,清属崇德年间,约公元1636—1643年期间从秦戈庄迁入。王姓逐渐没落,后继乏人,或迁走或乏嗣无考,改王家庄为**新**,以区别****、****等村名。后“新”演变为“辛” ,沿用至今。

      *****坐落在昌潍大平原与沂蒙山交汇处,村北村西为丘陵,村东村南属平原。一线溪水半环抱村庄,由村西北至南绕村东去。村中三株古槐,径逾米,相传为王家立村时栽植,树干中空,内可容数小儿于玩耍。冠盖硕大,今苍翠依然。据称为本县之冠。


      古时南北商道在村东,因溪水受阻,车马时陷,八世祖*、*率族众、联乡邻、集商贾于溪上建桥,于康熙四年四月初八建成三孔石桥一座,立石曰“善人修桥”以誌之。后又三次重修。第一次在康熙二十九年四月,由九世祖**、**、**、**主持,立石曰“重修善人桥”。第二次在嘉庆九年,**受洪都药客之托,联合修成,立石曰“重修桥记”。第三次在光绪年间,由**、**主持,立石曰“重修桥记”,碑文为**书写。桥现存至今,路已改道,桥独存焉。




      同村不同俗及源起
      

      九世祖立村时生三子,因承嗣之事十世长支与二支失睦,兄弟二人分占村两头,互不交往,风俗各异。东长支砌井用方口碾用穿心木阁,西二支砌井以圆口,碾用方架阁子。西二支春节吃素水饺,初五吃肉水饺;春节后十五日吃水饺,十六日吃面条。东长支全反。直至清光绪年间方略有改观,目下双方关系融洽,然风俗至二十世纪中期方有改变,至今仍有保留习俗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按照原来抄录的打印的碑文。不仅晜被写成“曰弟”,我觉得金字辈的那行也错位了。只是未及修改。人名我用了相同的代替

qqqq.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一淘宝店|手机版|商店|一乐电子 ( 粤ICP备09076165号 ) 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 44522102000183号

GMT+8, 2025-9-11 02:58 , Processed in 0.059110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