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电子

 找回密码
 请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和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587|回复: 20

右任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朋友二婚,今天携新妇请客,在西安饭庄吃水盆大肉。席间一说起了民国在陕的名人于右任先生。

朋友是文人,出口成章,背诵了右任先生在1910年民立报上发表的《亡国三恶》。新妇文科研究生出身,满面崇拜状。

俺光顾着吃水盆配起面饼子的美味,只听了大概。回家上网找来右任先生的文字,读之颇有感触,转来供大家品位观赏。


民穷财尽,社会破产,国家破产。国有金,吝不与人,为他人藏。此其一。
善不能举,恶不能退,利不能兴,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贪,使学而为盗。此其二。
宫中、府中、梦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窥伺中、霄小拨弄中,金钱运动中,一举一动,一黜一陟,堕其术中。此其三。




发表于 2013-5-1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的主流媒体(报纸)上可以发表这个,现在的媒体,你能发吗?敢发吗?发的出去吗?

以前,可以出鲁迅、出于右任,现在的x朝,能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多嘴咯,第一感觉楼主先生也是文人,出口成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楼主崇拜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那个"小处不可随便"的故事.陕西还是出过一些人才的,读白鹿原很有感触,虽然那个地儿从没去过,但把关中味儿写出来了.俱往矣,可惜了那片好地皮了...

对了,新到一堆LPC3240的板,应该是工厂剔出来的问题板(多数贴有故障描述),有兴趣玩不?有兴趣的话PM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考拉开始用下水道歪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前两个月,一位喜爱收藏契约文物的朋友送了我一本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五月出版的《安徽政治月刊》第七卷第五期,这本杂志是由安徽省政府秘书处编辑出版。我看了一下内容,发现该期的十篇文章中竟有四篇是谈宪政改革,一篇是谈政府改革。现将这些篇目罗列如下:

  《实施宪政与完成地方自治建设》,作者黄同仇,安徽省府秘书长

  《论抗战中的宪政运动》,作者詹逸樵,安徽省民厅主任科员

  《英国政府的设计工作》,作者汪新民,安徽省府设计考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英国政治制度研究》,作者何寰九,安徽政治月刊编辑

  还有一篇《职位分类制度之改进》,作者程亚柱,国立四川大学《皖湖月刊》编辑。

  记得当时读这些旧文的感觉是极其惊骇:这些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怎么竟与今天要讨论的问题相似到了没有时空距离感!4月中旬一位留居英国的朋友来访,我将除了《论抗战中的宪政运动》这篇文章在外的其他几篇文章的复印件给他看,他问我:这是香港还是台湾的哪家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待我告诉他这是五十五年前一批政府公务员写的旧文时,他非常讶异,认为中国现在讨论宪政的文章水平并不比那时的文章水平高,而且几乎没有时代距离。我听了颇为黯然,只能对这位朋友说:这不能怨中国学者们不争气,因为这一讨论过程在中国其实是人为中断了的,近二十年有关这问题的讨论只不过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开始。今天的学者们讨论宪政,根本不知道前人已讨论过这些,“现在”与“过去”之间,没有任何思想链条连接。

  其实,我们如果还往上翻查资料,就可以发现:早在二十世纪初,有关宪政问题的讨论其实就已开始,认识水准也是从英国宪政实施过程开始。只是那时的讨论是用文言文或半文半白语言写的,给人造成的感觉差异很大。其实如果将那些文章翻译成白话文,就会发现我们讨论了一个世纪,认识上还未有更大的突破,总是在原地打“磨儿旋”。

  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这里:人为中止讨论某一问题,并不等于这一问题消失或解决,因为除了产生某一问题的土壤已经改变,否则这一问题还会再以其他形式回到社会的视野中来。历史不是你想割断就能割断,冥冥中文化传承的力量会将几代人的思索导向同一轨迹。水不能堵,只能疏导。堵的“策略”只会使水不沿河道流淌,而是四处漫溢。要知道正确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如果连认识的途径都给堵住,那就不能有效地解决任何问题。有关宪政问题的思索就是如此。

这篇文章全文是发不出来的,作者名字也是敏感字,有兴趣的我可以发下PDF的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将这几篇文章的PDF文件发偶一份? koalaqqq@gmail.com

窃以为这些东西最最缺乏的是土壤,窃以为这条路还需要几个世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吊诡》全文在线阅读 .pdf (587.79 KB, 下载次数: 170)
这个人是研究经济学的,写的文章相当有见地,可惜要看其他的需要翻出去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cosine 发表于 2013-5-13 17:23
能否将这几篇文章的PDF文件发偶一份? koalaqqq@gmail.com

窃以为这些东西最最缺乏的是土壤,窃以为这 ...

作者没有详细写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一淘宝店|手机版|商店|一乐电子 ( 粤ICP备09076165号 ) 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 44522102000183号

GMT+8, 2025-9-7 18:54 , Processed in 0.047147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