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电子

 找回密码
 请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和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057|回复: 13

BBC纪录片《56UP》——14个孩子的50年不同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0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国有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一个导演可能初衷是想验证在英国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去年的56岁,几十年过去,还是那个导演,从青年到老年,还是那群人,从儿童步入老年。

  我听说这片子有一年之多,因为是完全的真人秀,所以相当好奇,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片源,终于在搜狐视频见到这片子,2012年他们也完成了56岁的拍摄,所以这最新的一部片名字叫做《56UP),一共分三集,在这150分钟里,我们可以窥见到普通的英国人的人生。

  那些人的人生好像证实了导演最初的推测,遗憾地是,真地证明了,就像天涯前不久一个很火热的帖子《寒门再难出贵子》,一群毕业生在银行实习后各自不同的表现和最终归宿,让人无法言语但却就是残酷的现实,优良的社会资源早已经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尽,从父母辈一直承传到子女辈。

  我们中国古话说,龙生龙,风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主要说的是家族传承和潜移默化,大概也表达了不同物种之间这难以逾越的某种界规吧。除了结论真的让人感叹甚至让人有些不甘以外,我还明显地发现了以下值得感兴趣的几点。

一、一个人的体重与他的社会阶级是对应的
  在片中,精英阶级的Andrew和John老到56岁依然还保持相对不错的体型和身材,原中产阶级中美国教授Nick夫妻晋升为精英阶级,公务员Peter夫妻作为中层里面的佼佼者,体型明显较好,有几个甚至说得上修长精干;而底层阶级长大变老的男人们,几乎都成了胖子秃子,虽然他们年轻的时候有几个甚至说得上相当英俊帅气,尤其是她们的妻子,每个体型都是走形得相当厉害。而这些底层阶级父母生的孩子们,人数众多,绝大部分都是肥胖的,虽然现在他们还只有20来岁。

    可见,精英阶级从身形锻炼饮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远远强于底层阶级,这种能保持自己体重的毅力,是不是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特质?人人都只看到了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的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除了更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其实在体型的背后更是他们的家庭赋予的某种自律自强的精神吧,这点其实很值得我们深思。所以现在有人说,你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你连冬天早晨起床都起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我们看到的只是身材,然而身材的背后映射的是更多内容,因此我们对那些能长年保持自己体型的人,那些坚持不懈朝着自己目标奋进的人,由衷地表达自己的敬意,在背后,他们的付出或许是我们所不能设想的。


二、除了母体的家庭环境,性格是重塑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张牌
  诚然,前面有说,绝大部分人基本都没跳出社会的等级的既定魔咒,但还是也有例外的。举两个例子,任何人都会注意到有个叫Neil的中产阶级的孩子(他有个小学同班同学是电影中的考上牛津数学系的Bruce), Neil在在7岁的镜头里他非常灿烂地叙述着他不着天际的奇异的剑客或者花朵蝴蝶飞之类的梦想,甚至14岁的镜头下也是一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在好教区飞速而过的阳光灿烂少年,在考牛津大学失利而进入一别的大学之后,因为精神有了问题,他辍学之后做了建筑工人,然后流浪辗转在英国各地,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衣衫槛褛,实在让人看了相当心酸。

  虽然最后在56岁的时候以反转的姿态做了某个地区的议员,但依然是个贫苦的拿着救济金的议员,他平时所打的零工比如做教堂的辅助祭司也仅仅能让他活着,他对着镜头从来都没有过高的奢望,说不知道他自己能做的是什么,还有什么样他可以做下去赚到钱的更好职业,他骨子里己经对自己的命运无可奈何了。片子一直没说他的精神问题是他的天生遗传问题还是后来因为家庭环境压迫所致,总之,这个人物看了让人相当悲凉。如果他性情没有问题,他大学毕业后本来是可以顺利走在中产阶级有尊严的轨道上的。

  还有一个孩子,生活在贫民窟,住在寄宿学校里,7岁时候出现的那张悲凉的脸让我很难忘怀,他叫Paul。他7岁时候谈不上什么梦想不过就是希望少被打,少被罚站之类。他的忧伤无助的小脸在1964年的黑白镜头下让人心痛。他成年后虽然也找了很多工作,但是因为无一技之长,也无足够的毅力坚持,或者也因为就业环境不佳,他频繁地失业,换工作,到晚年的时候已经只能在妻子帮工的养老院谋得一份小小的修理工的杂差。他到底是因为家庭环境而造成的自卑,还是因为天生性格本身而造成的少毅力?不得而知,总而言之,他小时候的那张脸让人怜悯并心里发冷,因为这都可能只是与他的童年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三、婚姻可以拯救一个人,尤其是女人
    在电影中,女人的幸福主要与情感与婚姻有关,事业在里面的比重很小。中产阶级里面有三个同班同学,在多个年代一起肩并肩出现在镜头里,长大以后的命运差别还是很远。有个叫Sue乐观的女孩第一次离婚后坚强带着孩子,后来再婚幸福夫妻关系很和谐,然后工作也一路顺利并且有显著提升,家庭美满事业顺利,总之人生更为幸福;有个女孩子一生中嫁了两次离婚两次,留下几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没上大学,只做着低微的工作,她身体不好又遭遇到一系列的家庭不幸,一直失业领着救济金经济也很拮据:还有一个女孩子本性是个悲观的人,她在7岁14岁和21岁的时候是一个很忧伤很反叛的女孩,而在28岁的时候遇到了她的丈夫,从此她变成了一个阳光的人,在56岁的时候坦然地说出:虽然自己是一本也许不怎么好看的书,别人(观众)既然翻开了,但是还是会有惯性一直读下去。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这话放在女权主义那里不好说对与错,但是放在这个电影里再合适不过了。那些在7岁的时候就兴高采烈地说要结婚要几个孩子的女人,在她们的人生道路上都写下了这些篇章,只是个中滋味大相径庭。婚姻甚至重塑了她们的第二次生命。那个苏在这些女人中显得相当年轻有活力,无论容貌还是精神在这群女人中都是佼佼者,再婚遇到的让她幸福的男人,和一路向上的事业也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当然也创造了较好的物质环境吧。而其中有个女人在4Y;岁的时候衰老得惊人,家庭一般又遭遇失业,岁月在她的脸上无情地刻下深深的痕迹。

    父母的糟糕的婚姻会伤害一个孩子,给他们人生留下很不好的印记,但其实好的婚姻也可以拯救一个男人,比如上段中写的那个7岁就脸呈忧伤之色让人心痛的白人贫民男孩Paul,小时候因为父母离婚一直说不会结婚不考虑这事情,后来去了澳洲,看起来很英俊,长大到28岁以后幸运遇到一个阳光的女人,这女人支撑他走过了后面的几十年的岁月。虽然他遇到问题的时候无一例外地想逃避,想消失,但是最后他的妻子用自己的方式固定了他,也许是孩子,也许是温暖,让他留在这个完整的家庭里继续尽责。如果没有这个妻子的话,这个从来就一脸悲凉的对人生无望恐俱的孩子又被伤害了自尊心又没有自信的男人不知道晚景会如何地悲凉也很难预测。而他的女儿终于也考上大学主修英国历史,一家人重回英国游览的时候也很让人感叹。


四、一个家庭中孩子数量的的多少确实与生活品质大有关系
    在电影中,精英阶级的人基本只生个两个孩子,在优生优养子女之外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自己的人生进行自己的理想规划,比如喜爱园艺、带领板球队、组建乐队等,他们的孩子都按部就班地上中学大[微博]学、毕业以后也有很不错的体面高薪的工作。而底层阶级的那些长大后很容易生个三五个孩子,两段婚姻甚至更多,因为他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因为冲动无序而导致孩子们更无序地出生,甚至他们年轻的儿子在也很年轻甚至不到二十岁的时候也会生了三五个孩子。因此他们还未到衰老的时候甚至只有49岁就已经是一大堆小孩的爷爷奶奶了,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电影中他们被一大家子围着忙忙碌碌,一刻不得闲,有白人也有有色人,他们在五十六岁时候为自己的儿女辈找到了一个体面的工作比如邮递员而感到很欣慰,如果偶尔家族出现了一个大学生,则更是满而荣光。按照推测,他的子女应该墓本是我们所说的80后。

  那些结婚的人基本都是找的是门当户对阶级的人,这很正常,一个人在自己所属的阶级里有更广泛的人群交集和价值共鸣,里面精英阶级和上层的中产阶级在婚姻上倒是更为稳定,是因为理性的选择还是物质的保证?而其他很多人在35-一一42岁左右的时候经历了离婚再婚的过程。当然,一段失败的婚姻会让人生更为不幸,除了让人对婚姻的某种信念散失而让人觉得沮丧,更是因为修正上一段错误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上端婚姻又留下一堆要负责的孩子而爸爸们也都不知道去了哪里的话,这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理性的人是更容易具有幸福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在掌握中?还是感性的人更容易有幸福生活,走到哪里算哪里,随心所欲?或者,表面上的有序看起来乏味无趣,但是在有序之中却有游刃的空间,而表面上自由随心却带来后续的棍乱最终是否能拥有自由和惬意却是未知。所以这个让我们深思,我们羡慕的不仅仅是精英阶级表面上所拥有的更为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或者更要研究他们能拥有并保持传承这种实力的潜在的那种特质。

    从42岁的时候开始,他们的生活基本已经没有了什么变化,人生的一切似乎已经成为了定局,孩子们已经长大再教育已经来不及,而自己年华老去追求事业和爱情都己经力不从心,那些曾经意气风发剑指江湖的有志少年也变成了今日平静样和的头发稀少的中老年男人,那些曾经愤世嫉俗的女孩也成为现在淡淡评阅自己人生的中年娴静妇女。在这个年纪,人生的大好时光已经过去,回首过去,他们都很惊讶自己小时候的模样,他们仿佛都基本满意如今的人生,只是不满意又能如何?他们不会对着镜头后悔的。虽然,电影中,那是在英国的福利性的保障制度下,那些人生活还能得到很有效的保障。在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现在这样的保障体系下,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都知道了未来的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是否更充满信心还是会觉得沮丧?

    或许就像剧中人所说,无论我们自己是怎么样的一本书,精彩或者乏味,读着读着,也就读下去了:或者就像局中人所说,而所谓幸福,就是我们都还在平稳地在这里,没有遭遇到厄运,这也是一种幸福:或者就像剧中人说说,如果有机会重来,会在年轻的时候好好读书,因为知识是谁也拿不走的,那样可以更有力掌控人生;或者如剧中人所说,如果能重新来过,一定不会像当年那么漱,会很努力工作把握侮一次机会,那么还是会有很多机会改变整个人生。

如果,如果,不过人生没有如果,在这个知天命的年龄,一切都己经成为定局。


下载地址:http://www.xiaohx.com/406712 http://pan.baidu.com/wap/link?uk ... 0181217&third=1
【成长系列】(The Up Series)[HDTV]
发布时间:2013-02-06 22:41:40
中文名:成长系列
英文名:The Up Series
别名:七年, 7年, 56Up, 人生之路, 人生七年
资源格式:HDTV
发行时间:2012年
地区:台湾,英国
语言:英语

[成长系列].PTS.56.UP.1of3.720p.HDTV.x264.AAC-Conan06.mkv    992.2 MB
[成长系列].PTS.56.UP.2of3.720p.HDTV.x264.AAC-Conan06.mkv    985.6 MB
[成长系列].PTS.56.UP.3of3.720p.HDTV.x264.AAC-Conan06.mkv    1.1 G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一部让人叹为观止的伟大纪录片,是影像记录史上的奇迹,而且这个奇迹还在继续。成长系纪录片已经坚持了40年,从未间断过,每隔7年再次出品。1964年,著名导演迈克尔·艾普泰德Michael Apted还是刚入行没多久的小伙子,他决心拍摄一部反映英国人生活和西方人文的纪录片,于是他采访了一大批英国各地的7岁的小孩子,用摄像机记录下来他们的音容笑貌,采访他们谈及自己的生活现状和心中的愿望,最终选定了14个小朋友的影像集合出品1964年的“成长系列之7岁篇”。可这一发就不可停歇,每隔7年,迈克尔·艾普泰德就再次找到当年那14个孩子,记录下此时的他们,7年时间的人生历程,7年来的他们对人生变化和不同感悟。成长系列的14岁篇,21岁篇,28篇......一直到最近出品的49岁篇。看这部纪录片绝对有着不可思议的感觉,看岁月的流逝,看沧桑变化,看着14个小孩子变成中年人时,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在心头。
本系列纪录片目录:
1964年,成长之7岁篇
1970年,成长之14岁篇
1977年,成长之21岁篇
1984年,成长之28岁篇
1991年,成长之35岁篇
1998年,成长之42岁篇
2005年,成长之49岁篇
2012年,成长之56岁篇
2019年,成长系列待续....

在线观看地址:
人生七年之56岁(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2MDQ0NjAw.html
人生七年之56岁(二)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2MDQ0OTUy.html
人生七年之56岁(三)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2MDQ2MjA0.html


全三集高清网盘链接: http://pan.baidu.com/s/1hqeWtus 密码: dy2d

ed2k链接下载地址
[成长系列].The.Up.Series.49.Up.2005.1Of2.Divx5.Mp3(ED2000.COM).avi (530.25 MB)
[成长系列].The.Up.Series.42.Up.1998.Dixv4.Mp3(ED2000.COM).avi (1.05 GB)
[成长系列].The.Up.Series.35.Up.1991.Dixv4.Mp3(ED2000.COM).avi (1022.66 MB)
[成长系列].the.up.series.28.up.1984.dixv4.mp3(ED2000.COM).avi (1.07 GB)
[成长系列].the.up.series.21.up.1977.dixv4.mp3(ED2000.COM).avi (783.67 MB)
[成长系列].The.Up.Series.14.up.1970.dixv4.mp3(ED2000.COM).avi (398.45 MB)
[成长系列].The.Up.Series.7.up.1964.dixv4.mp3(ED2000.COM).avi (377.69 MB)

文件下载地址:
1.1964年,成长之7岁篇
[成长系列].The.Up.Series.7.up.1964.dixv4.mp3.avi (377.69 MB)

2.1970年,成长之14岁篇
[成长系列].The.Up.Series.14.up.1970.dixv4.mp3.avi (398.45 MB)

3.1977年,成长之21岁篇
[成长系列].the.up.series.21.up.1977.dixv4.mp3.avi (783.67 MB)

4.1984年,成长之28岁篇
[成长系列].the.up.series.28.up.1984.dixv4.mp3.avi (1.07 GB)

5.1991年,成长之35岁篇
[成长系列].The.Up.Series.35.Up.1991.Dixv4.Mp3.avi (1022.66 MB)

6.1998年,成长之42岁篇
[成长系列].The.Up.Series.42.Up.1998.Dixv4.Mp3.avi (1.05 GB)

7.2005年,成长之49岁篇
[成长系列].The.Up.Series.49.Up.2005.1Of2.Divx5.Mp3.avi (530.25 MB)

人生七年第一季 7 Up (1964)
迅雷快传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JcwwCWri1S0d8
中文字幕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JhwwDfri1Sc4a

人生七年第二季 14 Up (1970)
迅雷快传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JnwwDyri1S776
中文字幕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JrwwAWry1Sd36

人生七年第三季 21 Up (1977)
迅雷快传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JtwwAury1Sa43

人生七年第四季 28 Up (1985)
迅雷快传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J.wwCOry1Sf2f

人生七年第五季 35 Up (1991)
迅雷快传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KJwwC8ry1S660

人生七年第六季 42 Up (1999)
迅雷快传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KhwwApsC1S097

人生七年第七季 49 Up (2005)
迅雷快传1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KrwwBqsC1S1f3
2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LIwwD7sC1Se41
中文字幕1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LAwwDYsC1Sfe4
2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LOwwAhsS1S18e

人生七年第八季 56 Up (2012)
迅雷快传1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LYwwBXsS1S041
2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LZwwBasS1S0c7
3 http://kuai.xunlei.com/d/Q1bqBgLawwBcsS1S747

评分

参与人数 1一乐金币 +40 收起 理由
snoopy8008 + 4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7-20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片!导演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个片的想法很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verycd上下了一直还没看呢,得找机会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verycd上下了一直还没看呢,得找机会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好像看了小孩子那一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代表性,不过在中国,穷人家的孩子通过读书后出国,成大事业的也是有很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来看一看,应该已经麻木了,长大了就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iamusb 发表于 2015-7-20 12:57
很有代表性,不过在中国,穷人家的孩子通过读书后出国,成大事业的也是有很多的。

这样的人也有,但是相对14亿人,是少数!能力也算是天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一淘宝店|手机版|商店|一乐电子 ( 粤ICP备09076165号 ) 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 44522102000183号

GMT+8, 2025-11-24 17:48 , Processed in 0.03666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