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电子

一乐电子百科

 找回密码
 请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和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558|回复: 11
收起左侧

这个电蚊拍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雅格的,主要是上电前后ABCDE各点的电压、相位变化情况看不明白,哪位高手帮忙分析一二?
谢谢!
雅阁6838电蚊拍原理图q.jpg
发表于 2012-5-2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C D 是主绕组,A B 是反馈绕组,C 、B 是同相端。
这个电路就是常见的一种升压电路,只不过画法变了下。

上电后,R6使三极管导通,C端正电位,B感应出正电位,加速三极管饱和导通。。。然后照常见的变压器式振荡电路分析就明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国望堂 于 2012-5-2 21:08 编辑
C D 是主绕组,A B 是反馈绕组,C 、B 是同相端。
这个电路就是常见的一种升压电路,只不过画法变了下。
...
上电后,R6使三极管导通,C端正电位,B感应出正电位,加速三极管饱和导通。。。然后照常见的变压器式振荡电路分析就明白了。
3AG1 发表于 2012-5-2 16:47 https://www.yleee.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这样还是不明白,“上电后,R6使三极管导通,C端正电位,B感应出正电位,”A为负,这线圈和R4、C2、R6组成回路,感应电流只在此回路中流动,也能跑到Q1(BE结)、L1(C、D)、C3、R3回路中吗?
另一方面,Q1怎么截止的?(即如何产生振荡?)
发表于 2012-5-3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电后,R6使三极管导通,C端正电位,B感应出正电位,加速三极管饱和导通。饱和后磁通反激,通过C2使Q1载止,周而复始。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电后,R6使三极管导通,C端正电位,B感应出正电位,加速三极管饱和导通。饱和后磁通反激,通过C2使Q1载止 ...
zhoukefei 发表于 2012-5-3 09:53 https://www.yleee.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请不吝指教:上电后,R6使三极管导通,C端正电位,B感应出正电位,A为负,L2线圈和R4、C2、R6组成回路,感应电流在此回路中流动,也能在Q1(BE结)、L1(C、D)、C3、R3组成的回路中流动吗?
发表于 2012-5-3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绕组是紧偶合,L1,L2变化是一致的。
发表于 2012-5-3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绕组是紧偶合,L1,L2变化是一致的。
发表于 2012-5-4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还是不明白,“上电后,R6使三极管导通,C端正电位,B感应出正电位,”A为负,这线圈和R4、C2、R6组成 ...
国望堂 发表于 2012-5-2 20:49 https://www.yleee.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电路与fat帖子里那个图原理是一样的,只是画法不同,反馈回路里增加了RC,可以调节反馈量,可以得到更好的矩形波,工作效率更高。

https://www.yleee.com.cn/thread-7898-1-1.html
发表于 2012-5-4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交流信号而言,A D 是相同电位,电源的内阻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你就明白感应电压是加到了eb结上。
发表于 2012-5-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应出的反馈电压通过C2 R4使基极电流进一步增大,反过来又使集电极电流继续增大,三极管进入饱和。

此时CD绕组两端电压接近电源电压,AB上的感应电压向C2充电,使C2下端逐渐变正,削弱了三极管基极的正向电压,使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跟着减小,由于AB绕组的反馈作用,三极管又迅速转为截止,C2上的电荷放电,eb结反偏。

放电结束后又会重新开始重复上一个过程,形成振荡。

详细过程可以到网上搜索“间歇式振荡电路”。

本版积分规则

QQ|一淘宝店|手机版|商店|电子DIY套件|一乐电子 ( 粤ICP备09076165号 ) 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 44522102000183号

GMT+8, 2025-5-1 00:23 , Processed in 0.062506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