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电子

 找回密码
 请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和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8844|回复: 31

一个设计巧妙的电池电量显示表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4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应同学之要求,做个电量表给UPS电源显示电量,当时就想到电动自行车上就有现成的产品,找到修车的地方搞到一个,废品堆里的,没有外壳
如果买一个,老板要20块钱。
由于UPS是24V的,这个显示板是36V的,所以,首先分析电路,一遍着手改造思路
电路看起来很简单,6个红色LED指示,5个9012,1个9013
DSC06574.jpg
DSC06575.jpg
DSC06577.jpg


照着PCB走线绘制出电路图,发现很有意思,不是广为流传的电平指示器电路,也不是TL431可编程稳压管
分析了下原理,豁然开朗,真是巧妙的设计,具体原理,稍后揭晓
先说下显示,电池电满时,并非6个LED都亮,是上5个亮,最下面的不亮
随着电池电压下降,5个LED从上到下依次熄灭,电池电压更低时,最下面的LED亮,提示要充电了
未命名2.jpg
发表于 2012-10-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怎么好理解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用这个类似的电路做过电平指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音响电平指示就用类似的电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听下文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于24V时只需改变二个稳压管的值即可,(减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个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号一下,必须的,电量指示电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路很巧妙,似乎可以推广到很多应用场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下面揭示电路原理,这个电路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利用了LED作为自己的基准,换句话说,这个电路只能用红色
的LED,因为压降低,1.8-2.0V左右,换白色,蓝色还不行
从电路上看,如果要想使某LED发光,其两端并联的三极管必须是截止的,比如LED3要亮,那Q3必须截止;如果要让它灭,饱和就行。
如果你要让一只PNP管饱和,那么其E脚电位必须高于B脚,若是NPN管,B脚电位必须高于E脚(这里暂不考虑0.7V的压降)。
电路中,6只LED和一只16V稳压管串联,LED正向接入电路,假设它的压降是1.8V,那么,可以知道,LED1阳极对地电压就是16V+1.8V=17.8V
以此类推,LED2阳极对地电压就是17.8V+1.8V=19.6V,LED3=21.4V.......LED6=26.8V
再看所有三极管的B极,各通过一个限流电阻接在15V稳压管的阳极,也就是A点,这个电压就不稳定了,A点对地电压=电池电压-15V
如果电池电压是36V,那A点就是21V
上面说过了,如果PNP管E极电压比B极高,那么它就会饱和;此时所有三极管B极电压都是21V,谁的E脚电压比B脚高呢,是Q4,Q5,Q6,所有他们三个饱和,于是LED4,LED5,LED6不亮,只有LED1,LED2亮
如果电池电压上升,那么A点电压随之上升,饱和的三极管越来越少,亮的LED越来越多
反之,电压下降,A电电压也下降,饱和的三极管越来越多,LED逐个熄灭
最后,电压太低了,A点电压一直低过了16V,此时Q1的B极电压低于了E极,其进入截止状态,LED1点亮了,提示电池电压过低,需要充电。
这个之所以难改电压是受制于LED,6个LED,压降是10.8V
对于36V电池组,放电截止电压是31.5V,充满电的电压大约是40V,有这么大的电压跨度
而24V电池组,放电截止电压是21V,充满电的电压大约是26V,没有空间驱动6个LED,要考虑339电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一淘宝店|手机版|商店|一乐电子 ( 粤ICP备09076165号 ) 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 44522102000183号

GMT+8, 2025-9-24 07:00 , Processed in 0.044766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