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电子

一乐电子百科

 找回密码
 请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和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szwang
收起左侧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先生抵京履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6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想再次听到几十年前那撼动世界的最强音~~“别了,司徒雷登!”,可惜在当下的兲朝是绝不可能的事了!
发表于 2011-8-17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别提那个人了,历史总会给世人一个交代,有些事我不想在坛子里说,多看看相关资料就会明白。
发表于 2011-8-17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那个人指的谁呢?也以为您是在那年代生活过的人,原来也是“多看看相关资料”的啊!
发表于 2011-8-17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re 于 2011-8-17 00:50 编辑

我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一些事情越来越不明白,才看了大量的资料。有些东西看得多了,自然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请问你是如何对那时代进行了解的呢?别说是课本,那种文章我上学时也读过。现在有些事已经在纠正了,只能做,不能说。这是技术论坛,不便多说。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wang 于 2011-8-17 07:05 编辑
我很想再次听到几十年前那撼动世界的最强音~~“别了,司徒雷登!”,可惜在当下的兲朝是绝不可能的事了!
lihongran 发表于 2011-8-16 22:12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历史评价     


闻一多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有段谈司徒雷登,但是1949年后出版物中总是删除这段话.这段话如下: "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 在中国,由于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他长期被公众认为是美国侵略中国失败的代表人物。

  闻一多和毛泽东的说法矛盾了,怎么办呢?这本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留给读者自己去判断就行了。但是,相关部门的做法并非如此,而是在将这两篇文章同时收入中学课本的时候,把闻一多演讲中这一段话不加任何说明地删去了,就当他没有讲过一样。

  如今,“别了”的司徒雷登又回来了,离他安息燕大校园的遗愿咫尺之遥,这是历史的进步。

  有必要说明的是,闻一多认为“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但反过来,司徒雷登是否认为闻一多是他的朋友。1946年8月17日,在蒋介石接待马歇尔和司徒雷登的晚宴上,马歇尔“极坦率地谈到昆明的两次暗杀及其对美国舆论的有害影响”,让蒋介石尴尬万分。而第二天下午,司徒雷登向蒋介石提供的三条恢复局势的措施第一条就是“不对暗杀事件公开承担责任”。当然,作为外交人员,司徒雷登的一言一行要维护美利坚合众国利益。但无论如何,在中国人民的朋友心中,以闻一多为代表的中间派知识分子的分量应该是远远比不上“精明能干、世念通达”的领袖蒋委员长的。(本段参考资料为《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1946-1949》)

  历史学家林孟熹这样评论他:“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司徒雷登博士那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
燕大岁月
  1918年,北京有两所教会大学决定合并:一所是汇文大学,一所是协和大学。这两所私立大学在1900年的义和团事件后试图合并,却因内在矛盾太多,多次协商未果。直到1918年才达成妥协,决定选聘一位与原来两校都没有关系的人担任校长。此时司徒雷登在南京神学院执教多年,成绩卓著,是美国教会公认的深切了解中国、在华传教人士中对中国青年最有影响力、才华与素养出众、思想开朗的人物,再加上他出生在中国,中、英文运用自如,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校长的最佳人选,但几乎所有朋友都劝他婉拒,不必去收拾烂摊子。他最终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挑战。1919年元月,司徒雷登北上,会见即将合并的两校有关人士,经多方斡旋,成立了由蔡元培等五人组成的校名委员会,最后采纳了诚静怡博士的建议,以“燕京大学”为校名,同时也解决了其他矛盾。司徒雷登正式出任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司徒雷登接手的燕京大学,校址在北京东城的盔甲厂,规模很小,    司徒雷登在燕园

学生只有94人,大多数靠奖学金维持。教员中两位是有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外籍教员很少够资格在大学任教。经费不足,只够开销的一半。司徒雷登一边改善原有的小摊子,一边策划另起炉灶。从1922年起,他15年内往返美国10次,募捐筹款,其中一次就募得150万美元。这在当时几乎是个天文数字。有了经费后,他决定给学校另选新址。他和同事寻遍北京四郊,找到清华园西边的一块地。这里原是清代一个亲王废弃的园地,后转到陕西督军陈树藩手中。司徒雷登专门到陕西会见陈树藩,陈对建校很感兴趣,以6万大洋将地产卖给燕京大学,并把其中的1/3捐作奖学金。这一块地有40公顷,再加上陆续又在附近买进的其他荒废园地,使燕京大学的总面积达到原来的数倍之多。

  那些日子里,司徒雷登忙得不可开交,要回美国拼命筹款,又要在新校址指挥营建,又得为扩大后的学校招兵买马,还得维持日常的教学工作。经过数年建设,1929年新校址正式投入使用。燕京大学校园的建设,融合了中西文化,是司徒雷登的得意之作。他自豪地宣称:“凡是来访者,无不称赞燕京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个学校及其国际主义理想的感情。”

  燕京大学仅仅存在了33年(1952年停办),其间还受到日本侵华战争的严重干扰,注册学生总共不超过10000名,却为中国培育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很多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再加上其他卓有成绩者,超过100人,占了注册学生的1%以上,可说是科学家的摇篮。二战时,中国驻世界各大城市的新闻特派员,9/10是燕京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

  燕京大学是教会学校,资金也主要来自教会。司徒雷登清醒地看到,若严格遵循教会原来的办学思想,不顾中国人的意愿,学校就无法生存;只有教育政策反映中国舆论的要求,学校才可在中国立足和发展。司徒雷登认为中国人有权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国土上实施怎样的教育,所以当1925年中国政府教育部公布教会学校立案规章的时候,燕京大学响应最快。按这个规章,校长一职必须聘用中国人,校董事会也得中国董事占多数。以前的董事会当然激烈反对,司徒雷登费了不少工夫说服他们。对于教育部禁止强迫学生崇拜宗教、禁止设置必修的宗教课程,司徒雷登都完全赞成,他也由校长退居校务长。这些都使得燕京大学虽为教会学校,却逐渐中国化,得到了中国人的认同。

  司徒雷登深知,要把燕京大学办成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他坚持由学校自行聘请教师;所有教师不必信教;按教授等级,中外教师同等同酬;对有名望、有真才实学者,登门拜访,高薪聘用。燕京大学云集了当时的一批大师,陈寅恪郑振铎谢冰心钱玄同费孝通、顾颉刚、张友渔、斯诺等都曾在燕京大学任教。教授月薪360大洋(银元),校长月薪500大洋。司徒雷登只拿教授月薪。当时的国立大学常有欠薪情况,燕京大学从不拖欠。

  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是司徒雷登主政燕京大学20多年里始终坚持的理念。

  1920年4月,全国学联因政府与日本就山东问题的谈判宣布罢课,以示抗议。燕京大学的师生员工响应学联的决议,停课六星期,耽误的学业在暑假补足。1925年“五卅惨案”刚发生,燕京大学就发表了正义凛然的宣言,而代表中、美、英等国籍的燕京大学教职员起草宣言、责问英国当局的,正是一位英籍教授。难以想象,如果作为校长的司徒雷登不支持,燕京大学的教师们怎会有这样的行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司徒雷登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师生走上街头游行,在队伍最前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1934年司徒雷登赴美,突然接到燕京大学要他火速返校的急电,原来北京学生为反对政府对日不抵抗政策,组织请愿团赴南京,燕京大学学生宣布罢课。司徒雷登赶回后,立即召开全校大会。一些人以为,作为校务长的司徒雷登是不会支持罢课的,不料他却说:“我在上海下船时,首先问来接我的人,燕大的学生是否也去南京请愿了。我听到答复‘是’,这才放心。如果此次燕大学生没有参加请愿,那说明这些年来我的教育就完全失败了。”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为抗议日本暗中策划的华北自治阴谋,燕京大学的学生在寒冷的北风里徒步向西直门进发——男同学的领袖就是后来曾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黄华。

  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后,日本占领北平。日方经常找借口挑衅,逮捕燕京大学师生。司徒雷登少不得出面斡旋,奔走于美国领事馆和日本驻军司令部之间,他曾这样说:“北平沦陷期间,我的学生在参加爱国活动之后,回校时总会兴奋地告诉我,他们是如何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这使我感到十分欣慰。尤为感人的是他们已在身体力行燕大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北平沦陷前一年,司徒雷登回美国时,就商得美国托事部的同意,即便北平沦陷,也要继续办学。这个决策很正确。许多中国学龄青年,一时不能到后方去,又不愿就学于敌伪政权支配下的学校——燕京大学就成了他们理想的选择。从七七事变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四年半里,燕京大学保持着办学的常态。司徒雷登重新担任校长,他策略性地强调燕大是美国学校,悬挂起美国国旗,以防日机轰炸,还聘请了一位会说日语的燕大校友为校长秘书,与日方周旋,包括保释被捕的燕大学生。

  1939年,司徒雷登在一次对全校师生的讲话中说:“燕京大学不是‘世外桃源’,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要关心国家大事”,“现在的燕京大学处在沦陷区,不要被日寇的反面宣传所迷惑”。日本人曾提出让日本学生进燕大读书的要求,司徒雷登表面同意,但坚持应和中国学生一样经考试合格方能录取,结果虽有日本学生报考,却因未达到标准,无一人进入燕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日美开战。第二天,燕京大学即被日军封闭,并拘押了司徒雷登等人。此后三年多的时间,司徒雷登一直被囚禁在北京东单三条日军看守所,与外界完全隔绝。直到日本投降,司徒雷登才获得自由,而这时他的著述已积页成册。出狱后的第二天,他就回到燕大,着手重建被日寇蹂躏得不堪目睹的校园——10月10日,燕大又一次开学了。

  1946年,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他的燕大岁月也结束了。
囚禁生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不再顾忌美国方面的反应。在战争爆发的当天早晨,早已对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学心怀不满的日本宪兵队闯进燕园,对学校实行包围和封锁,并逮捕了燕大师生18人。

  司徒雷登当时正在天津为学校募捐,借住在英商汤生公司。一向关注国际变化的司徒雷登虽然曾经预料美日之间会爆发战争,但是他显然无法预料日本宪兵队会到他的下榻之处去逮捕他。就这样,司徒雷登被日本人押到北京,成为阶下囚。司徒雷登被捕之后,美国国务院一再态度强硬地要求日本释放司徒雷登,这恰恰让日本认为司徒雷登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并决定在需要他发挥作用的那一天再释放他。因此,在其他燕大师生被营救出来之后,司徒雷登又独自在日本人的监狱里多待了4年,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刚进监狱的时候,司徒雷登受到了审问,但是日本人一无所获。在之后的日子里,他被允许看两份报纸,一份是北京出的英文报纸,一份是英文版的《大阪每日新闻》。

  不过四年的监禁生涯,司徒雷登也并非一无所获,他利用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完成了他的大部分自传。后来,司徒雷登根据他在狱中所写的自传写成了《在华五十年》一书。
大使经历
  1945年,内战迫在眉睫。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马歇尔为特使,到中国调处国共纠纷,企图化干戈为玉帛。由于复杂的原因,调停失败。这时,马歇尔却提名司徒雷登担任美国驻华大使。马歇尔觉得自己已经无能为力、无事可做了,换一个人,也许会出现转机。而司徒雷登对中国和中国作风知之广泛,中国各阶层人士都能接受他,国共双方都有他的学生担任着重要职务,所以他虽然是个外交“生手”,还是被杜鲁门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

      司徒雷登一九四九年从中国乘飞机回到美国

1947年7月,司徒雷登在南京履职。司徒雷登以促成中国的和平为己任,痴迷于组建中国的联合政府,他曾这样写道:“我之参与若存一线希望,促使国民党人与共产党人组成联合政府及统一的军队以结束此场耗竭民力、自相残杀之内战,我即不惜代价,全力以赴。”可惜他生不逢时,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不听他的,美国政府也偏袒国民政府,他作为大使,又不得不服从美国政府的决策——他的一切努力都失败了,内战全面爆发。司徒雷登痛责自己失职,写道:“我辜负了中国人民对我的信任。我未能说服任何一方为达成协议而作出让步。”到1948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当时的苏联驻华大使都随国民政府迁到广州去了,司徒雷登仍留在南京观变。显然,他是想和中共保持接触。他表示中国问题不只是一个对华政策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世界和平的问题,希望解决好中美关系,这对世界和平是一大贡献。

  毛泽东还转托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的陆志韦写信给司徒雷登,表示他可以个人身份到北平参加燕大校庆。周恩来则通过黄华表示,欢迎司徒雷登回燕京大学一行,并表示可能一晤。获此消息,司徒雷登很是兴奋。但是,在他就北平之行向美国国务院请示时,却遭到拒绝,并要求他立即返美。这样,司徒雷登在解放了的南京“坐着不动”100多天后,不得不离开。国民党政府还希望他先到广州,再回美国,认为这将是对国民党政府精神上的支持。司徒雷登没有这样做,乘飞机从南京直飞冲绳,并在那里发表声明,赞成中共领导的中国政府,但美国国务院未让这个声明在美国发表,还电告他不得再作声明。

  司徒雷登就这样黯然离别生活了45年的中国,从此再也没有踏上中国的土地
人物晚年 
 回到美国仅3个月,司徒雷登一病不起,严重的中风后遗症使他在轮椅和病榻上度过了最后的13个春秋。那时,司徒雷登身边没有亲人相伴,他的妻子在他50岁时病逝于北京,唯一的儿子也不在身边。他的生活起居完全依赖从年青时便追随在他身边的私人秘书傅泾波及其家人照料。1952年11月28日,司徒雷登向即将离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递上辞呈,提出因健康原因,希望辞去驻华大使的职务。3天后,杜鲁门在给他的回信中,对他在中国期间为增进中美关系所做的努力给予极高的评价。1954年10月15日,司徒雷登的回忆录《在华五十年(Fifty Yearsin China——The Memoirs of John Leighton Stuart, Missionary and Ambassador)》由美国纽约兰登出版社正式出版。次日,台湾《大华晚报》即开始一边请人翻译,一边予以连载,并于同年12月1日出版了中译本。1955年和1982年,香港和中国大陆也分别出版了司徒雷登回忆录的中译本。可见司徒雷登在中国的影响力之大。

  在意识到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时,司徒雷登立下遗嘱,请傅泾波在他去世后,如有可能,将他的骨灰安葬在他妻子的墓地旁。1962年9月19日,司徒雷登因心脏病突发在华盛顿去世,终年86岁。
魂归杭州
  2008年,在美国驻华大使雷德、燕京大学老校友们和杭州市民的注视下,阔别中国60年的司徒雷登之魂,再度回到了中国杭州。11月17日,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骨灰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安眠于青山苍翠的怀抱之中。墓碑上简简单单写着:“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燕大校友向老校长献花



在阔别中国60年后,司徒雷登再一次回到了中国,实现了他的遗愿,但是没有能够和自己的妻子合葬在燕园,则成了美中不足,也成了永久的遗憾。

     

美驻华大使雷德出席骨灰安放仪式



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葬于半山安贤园。 上午,杭州半山安贤园,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安放仪式在一片肃穆中进行。回到中国安葬,是司徒雷登先生的遗愿,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 低沉的音乐声响起,在中外友好人士的注目下,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被轻轻安放在安贤园文星园,四周青松苍翠,远处青山环抱。墓碑上只简单写着: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参加骨灰安放仪式的中外友好人士中,几位童颜鹤发的老人最引人注目,他们是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燕京大学校友会的代表。

  燕京大学校友会北京校友代表国仲元老先生把一捧洁白的百合花轻轻放在了墓碑前:“老校长,您安息吧。” “司徒雷登先生总说西湖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这里就是他的故乡。今天,他总算回家了。”杭州校友姚林杰老先生感叹着。
发表于 2011-8-17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要是这一长篇要是你的原稿那就牛了!
发表于 2011-8-17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否定司徒雷登~~借用庄子的意思: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所想呢?
发表于 2011-8-17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人眼里,有所为华人、美籍华人之说;在欧美人观点上,只看国籍,这也是我们讲血浓于水被欧美人所诟 ...
wangxiaoxiao 发表于 2011-8-16 21:55



    呵呵,这就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别,美国尤其不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象我们有一个主要的民族以及以此民族为主的悠久历史.所以美国强调的肯定是这个国家的主要价值观,而非民族的观念以及相关历史,不然带来的只会是分裂和不稳定.历史上美国有过种族歧视的时光,但随着一次次的改革情况已经大为改观.这个国家是有着不断渐进改革的传统的,虽然不一定是主动.印象中在哪里看过现在如果在找工作面试时,被问及涉及种族的问题也是违法的.这种历史以及种族构成当然会使这个国家重视国籍价值观而非民族历史,呵呵.

反观我们则完全不同.这其实是其次,真正让人担心的是我们运行到现在,不是经济不是历史,恰恰缺失的是信仰和价值观.不多说了,到此为止.

至于最后一段,我们不合法而在大量存在的事情太多了,也不多说了.呵呵.
发表于 2011-8-17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运行到现在,不是经济不是历史,恰恰缺失的是信仰和价值观”
“我们不合法而在大量存在的事情太多了”

考拉是个有思想的熊。
鉴定完毕。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调侃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

本帖最后由 szwang 于 2011-8-17 09:27 编辑

北美崔哥脱口秀, 美国大使骆家辉北美崔哥   7/13/2011 9:03:00 AM

2011年7月2日,西滨网给我在西雅图办了个脱口秀专场,开场前两天,接到通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的岳父岳母要来看演出。我受宠若惊,临时编了个新段子。出于礼貌,有些可能不恭敬的话没敢讲。其实按美国习惯,骆家辉是公众人物,我们可以随便侃他。

骆家辉是个Banana(黄香蕉)------- 皮是黄的,里面是白的。他是美国生美国长的地道的美国人,可骨子里却流着中国人的血液,这说明,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欢唿声,长时间鼓掌) 我在华盛顿州住了25年,骆家辉当了我们两任郡长,两任州长,后来又当了美国商务部长。他的最大政绩就是------ 没绯闻,没错误,没缺点。他算得上是美国版的活雷锋(笑声)。骆家辉长得特别端正:四方大脸,浓眉大眼,端正的让你想起李玉和,周挺山,高大全等等极不真实的英雄人物。

骆家辉不具备克林顿的色,小布什的痞,里根的贫,尼克松的阴和奥巴马的虚。不具备这些领袖的缺点,也就意味着不具备这些人的优点和魅力(掌声,口哨)。不记得骆家辉说过任何不恰当的话,他的每一言行都是照着美国宪法和民事法衡量出来的,因此不会错。一个很少错过,一个用不着说“我错了”的人在政坛上是最安全的人,当然,有时也是最boring的人。(笑声,掌声)

你要说骆家辉boring似乎也不对,他在向上海人之女李蒙求婚时租用了一架飞机,在西雅图上空打出横幅:Mona Lee, I love you! (李蒙,我爱你!)这惊人之举岂是boring 之人所干?估计雷锋干不出这事。也许,骆家辉雷锋的外表下并不雷锋(笑声)。骆家辉竞选州长时,作为华盛顿州的州民,我投了一个平庸的白人竞选者的票,却没有投票给身为华裔的骆家辉。原因很简单,好不容易离开了一个被中国同胞管理的地方,到了美国,不忍再让一个中国同胞当自己的头儿(哄笑)。觉得格外没劲,跌份,栽面儿,不给力(口哨,鼓掌)。想象当中,和一位身高马大,蓝眼睛大鼻子的美国州长合影应该会更牛B一些(笑声)。

骆家辉爱孩子,顾家庭,是美国式的模范丈夫和爸爸。正因为此,据说好几次为中国人作演讲后,想合影的粉丝找不到他,因为他已经离开会场,回酒店给小孩入睡前读小人书去了。我们中国式的政治家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笑声)”为了祖国,人民和党的事业,两地分居,把孩子送人(笑声)。不少杰出的政治家为了革命工作把原配夫人都舍去了,只好违着心地再娶(爆笑,鼓掌,口哨)。

我住华盛顿州已经25年了,曾多次为历任州长担任会议同声传译。白人州长迈克劳瑞曾邀请我去他家吃过饭,见面总是握手加拥抱。我为骆家辉翻译过至少三次,特别是在2006年,在欢迎胡锦涛总书记参观波音工厂时,近距离地为他和比尔盖茨,波音总裁,星巴克总裁和基辛格做过同声翻译。我觉得似乎我应该和骆家辉走的更近一些。 可是目前还没有这种感觉。我见到他,不知道应该说中文还是说英文。 觉得说什么都别扭。

骆家辉如果真当了中国大使,那将是人世间最两边不讨好,最两边不是人的差事。对中国好点吧,会让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骂亲共,吃里爬外;对中国狠了吧,又会招来14亿愤青的狂扁。网上已经开始出现“汉奸,卖国贼,假洋鬼子”的口号。中美关系爱恨交加,瞬息万变,每分钟都可能刀兵相见,你死我活;可双方共同的经济利益又千丝万缕,你中有我。要想在这两个明敌暗友中斡旋,只能是阿庆嫂和周恩来这样的人。骆家辉是政界的活雷锋,雷锋干不了抹稀泥的事(哄笑)。

骆家辉的岳父李老先生据史料查是孙中山长子孙科的养子,也就是说,按辈分算孙中山是骆家辉的曾祖父。这层关系很震撼,不过,如果哪一天骆家辉被中国或者美国“双规”了,请不要再提这层关系(爆笑,掌声)。

我的脱口秀在西雅图一个白人教堂举行,国内外赶来的媒体几乎把座位占了1/3,很多人没有座位,只好站着。当着近千观众,我送给骆家辉一个忠告:到了中国,一定要随身携带美国护照。否则,美国大使馆外边站岗的警卫肯定不让你进去。“你,干什么的?办签证?那边排队去。嘿,说你呢!听见没有?中国话都听不懂,还TM去美国那你!”

本版积分规则

QQ|一淘宝店|手机版|商店|电子DIY套件|一乐电子 ( 粤ICP备09076165号 ) 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 44522102000183号

GMT+8, 2024-3-29 10:09 , Processed in 0.056352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