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电子

 找回密码
 请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和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9315|回复: 68

无锡风老师提议的【LC+Ce Meter 】套件资料搜集,意向统计帖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0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锡风老师的帖:《ouravr》作者 jun427 的【LC+Ce Meter 】1 B' q8 b0 j/ X" Z
我曾经仿制成功,一直在正常使用着......当时有一些朋友要套件,我无法提供;
0 {1 r& \' P! H) W只是,我使用的偏极继电器比较贵,曾经考虑 fat提供的继电器.......好像球队电流太大、还是接点问题......没有进行下去。6 Z4 V5 z+ _( r+ w( |" a" C' V
如果还有朋友需要,可以考虑重新设计PCB/ r  P3 D8 c: z
参见:
https://www.yleee.com.cn/thread-934-1-1.html
1 q! g1 e) U0 X5 r) N; s, l转载原地址文章:LC+Ce Meter 仿制“日记”日记7 o. A2 ^' S1 m! Z# q4 J9 S3 ^6 E6 Y
5 n, k; x; M2 B9 }" t2 r4 _1 p
推荐理由
2 F/ u9 y& @3 I/ o- c    1、使用M8单片机——M8芯片和AVR编程工具,都相对比较普及;
6 [+ D1 s4 L- M$ W7 D: `    2、软件开源——有BASCOM-AVR 源程序和电路图、(可热转印单面板)PCB图,制作资料详尽;0 e& b1 Y! W* H9 h+ t; t' v
    3、制作可信度高——作者jun427 在国外文献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制作——该作者功底不错,曾经有多篇力作在ouravr发表;7 ~0 m( K$ u9 b9 a3 H6 ^
    4、使用操作简单——仅两个按键(一个“校正”和一个“测量转换”);
  y6 X. |* Q6 [4 w' v' \5 h- R; w0 S( C  ]4 `" W: O. u
原作链接5 C" a( X: w+ \$ O. A9 O9 ^+ V+ l
    【用M8制作电感、电容、电解电容测量仪表】:
7 y# F: g& l6 o  U$ G5 q: x1 b6 ^http://www.ouravr.com/bbs/bbs_content.jsp?bbs_sn=3279392&bbs_page_no=1&search_mode=3&search_text=jun427&bbs_id=1000( i# w0 w  R/ Q1 A6 |1 X
+ B9 ^* ~  d. k  j" T
原作电路图
7 L: y# a: F- C   
, [; `' Z) A! B& A) v- W$ Y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x2 Y* G6 K" q! c. M9 T; A) {- v" S#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LC+Ce ourdev_433775.jpg (452.65 KB)# B$ \' E3 h% p
2009-4-21 20:182 M$ p# |+ t' Q% u( `. [8 i
/ M4 K: s3 Z0 v; U0 V/ j. H- |

5 c: h$ u* T8 i& \8 A

! k7 a" i3 f& b不同的意见讨论,请看如下的链接
https://www.yleee.com.cn/viewthread.php?tid=921&extra=page%3D1- x2 V- s( X: D+ o4 {
【看到一个不错的LCF表设计,请大家来拍砖】
/ H" E$ o& s' x
一、搭车制版
看到这个资料,就被其操作的“简单”吸引——我喜欢操作界面简单的制作!6 r0 n; s: k; U3 V  x
考虑到没有太多的特殊元器件,我就有了仿制的冲动......
  o& Z* I* Y! l) E9 i

' i# R- Z# V# B' g) I! z正好,同事要去加工测试板......就想搭车了
2 F9 y* q7 I0 i3 [4 Y3 @——由于搭车要赶时间,电路图和电路板,都没有仔细地推敲。8 x) R; T  k; k# Q% g4 M
上次的M8_R/2R_数控电源的PCB,经历了一个多月才“取到”;所以,我交出PCB文件之后,都没有去准备元器件——反正早着呐!
1 k. u3 n: ~2 D1 v没有想到,这次很快,前天下班前就取到了。" [) Q4 e" x2 ]2 ^! _( ^
3 l' i- \6 V# _1 K5 s, y
PCB图片:# t: G; P/ v8 j3 V
    正面
8 b0 q  H- o; z) P& l7 ?, ]. r" ~

' v4 \4 Q0 n3 f: H1 X&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 w  Y8 A  a% l8 |! V;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载 (178.52 KB)
8 }: t  P  w3 R' u) e7 G% j. J' w  l2009-4-24 10:43
9 q  j2 O9 D& p& J4 r0 s$ t! q$ o4 t

9 V5 K% m2 w3 r: D    反面:

* z& G4 g* k) x# _  ?$ D$ l9 W8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O0 q/ D9 C* e! V( Y3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H3 `; G/ h2 R5 A+ S8 e3 A二、我仿制的电路图
根据我个人的“要求”,我在原作的电路图上面,进行了一些“修改”
9 s' y+ t8 O# l8 _1、去除了一些原作者“预留”的接插件,以方便布线;
9 _2 t: p' l( T) Z# F$ V; v2、使用M8的复位按键,替代原作的电源开关——因为,按键“方便”!$ x6 h9 U2 D# e  r0 p
3、增加了两个继电器的驱动三极管;1 Z& U  ?% J) A: U* `
4、其他地方,基本上还是“依葫芦画瓢”——因为,我自己还来不及“消化” ( a3 H# m/ G& z: p4 E
6 n$ e) c' L7 [; y6 e) ~3 {  K- z

3 q* {# }7 e8 f7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M  K. H; T# o1 ?)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i% X1 e' H, q
三、电路板组装,已经发现PCB加工的BUG
昨天,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组焊了一块电路板。: p! H9 o# a' v; g
1、已经发现了 Protel敷铜、在加工时“容易”出现的BUG——有三个电路图上面应该“接地”的焊盘,没有连接到接地的敷铜层!只能刮敷铜层连接啦。. r$ a: }5 w+ ], o1 _
2、立体安装方面,LCD_1602液晶显示屏和PCB的高度位置方面,使用无背光的LCD,还差不多可以;使用有背光的LCD,明显“打架”了——还可以勉强“将就”。

! W$ j, p, {2 a* @3、手头没有来得及买393芯片,只能临时拆了一个废了的PC电源上面的旧的393芯片;
+ x& p8 }3 F, U! i! D9 }4 T1 [4、还没有来得及准备“标准”的电感L1、电容C1/C2,只能临时找了一个色码电感和两个瓷片电容器“代用”;
3 u: V* ^: {  _3 r: k7 P4、昨天下班回家,翻箱倒柜......才找到了前几年在CT购买的 GandF的LCF电路板;但是一时还是没有找到当时那些“标准”LC!/ [% K* B- ~0 k) ~- V
5、汗!!!拆了上面的82uH电感,另外找到一个1600P云母电容器......先凑合吧......
3 L6 k) }, _5 J8 X' m$ S....../ c8 u7 s* s' w1 q

$ Z/ {& s0 v1 N; `组装得“差不多”了的“成品”正面——去除液晶显示屏之后:( L4 u. W8 ]5 |- h: v

: \3 e' t" a1 r.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k, y, X: f! e7 W8 v5 h5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载 (151.4 KB)9 H* X" V0 o$ {3 ^4 B2 T3 E: M
2009-4-24 11:21
# \' _" F+ }1 L' T8 k, s6 F8 c( `! i/ e) D" l& v" a
: y5 S& v% \  u: N$ {3 m
    “成品”反面:
" k* J7 M& B! t; X

) O6 ?8 k/ X6 ^! r# t$ H( Z+ m#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E: j' E: \5 p+ n3 D6 M5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  u2 A; X/ F0 @
; _1 l$ {5 {+ o5 m- |7 C. N0 Z6 J6 {0 Q. F3 @, q1 ^
9 q7 e( W: v4 F/ V9 v& l
" y0 r* z+ j3 C/ r, F
% D3 D0 T7 P! G) d8 g, t
四、上电!
通电:( t; Q: {  G  W* s9 k2 d$ O
    1、Vcc=5.06V,正常;$ }" T7 g: ?2 K) E, T
    2、预调W液晶显示屏对比度电位器、到Pin3解决“0”,插上LCD_1602、显示上面一排“灰色方块”,正常;
- m) ~! [4 T  R3 [& {4 B0 s    3、预调RP1(电解电容器放电校正电压)电位器,使U3B_Pin5电压差不多为3.16V(相对于Vcc=5V电压),正常;  w! y1 z1 Z5 F7 `/ C( R
    5、连接ISP接口,供电正常;
! R5 E8 j2 @1 _# }    6、再插入M8芯片——找不到8MHz晶体,先使用内部8M、下载固件正常;
  W5 E% Y: t5 {$ `; c, y
       ——告一段落。" E2 H8 L$ c! h; l
7 Q6 k: b8 d9 }$ S0 J
熔丝位_LCCE_内部8M(临时措施):
. g6 ]5 J& \" D: p# r' X1 }

# z- U/ D  g, h3 ?/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R9 X8 x: Z- |' Z7 I3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载 (24.92 KB)) v; p0 D! H7 x1 d! L
2009-4-24 11:46
& T! t: a- y9 K( W7 a; z  G- [- F( G. _3 k2 h1 M) L% r
+ j6 H4 V+ E7 `  f# K" T, p
- c* {( b+ b$ }2 o. [# \! x
LC+Ce_Meter_上电复位——基本正常(抢拍,糊啦!):7 z9 V. C' n4 ]! o/ A: D

" i; q6 q0 A2 i) N% Q1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N  B" ?8 y1 f( J8 o, P'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I: P. t% ]( X; k
; X3 M/ F- r/ e“双面安装”,只是为了走线方便一些
3 U% P& e$ Z4 |3 k& C& r+ Y    ——我没有去特别追求缩小PCB面积,因为上面有1602液晶显示屏、还要预留“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加外壳)。

* n8 x( H' u! r% i7 ~
1 P: s3 k7 ~  Z- U    呵呵,已经中午啦!?4 E; e: |3 @- B" v% i* k
    今天下雨、懒得上班了——“注意休息别累着”——请“期待结果”罢! - n/ U3 ^5 E- r( M& h! \
- ^9 R. e8 U6 V5 g  o/ o1 Y) ?
     使用我的M8_R/2R数控电源供电:; Y' s% r* a4 R* e2 Q+ Z2 e; S
     无背光LCD,供电电流50-90mA;
& v9 D" y0 I% d' w- s  M     有背光LCD,供电电流90-120mA(背光限流电阻51欧姆、背光电流20mA以上)
, n, N0 j9 k$ Q: p, r4 ~. Q' `     电流是稍微大了一些(继电器吸合电流30mA左右)哈哈!睡了一觉,真舒服。
告诉关心这个仿制进程的朋友们:
) X  @; t; e  K2 c    1、如果不是 fat提醒我休息,我中午就准备发我仿制“失败”的图片了——那张上电复位的照片,是临时补拍的.......我是想放一个“成功的假象”!
% m* T/ Q! J, T: w& b5 F    2、本来,我在吃中饭时,是想“悬赏”(一块PCB和两个继电器),来请高人分析寻找失败的原因的......很困,想下午再说......& L) T4 c( Y$ E
    3、但是,我睡着之前的一刻,突然“想到”了我“失败”的关键所在了......低级错误!
* \+ Z. L0 R& J5 h    4、还是很安稳地睡了一觉......
4 t; j7 n3 k1 k: B+ L
* e3 m" {" y0 m
    既然准备了上传失败的图片,还是先发上来罢:(实际上,仔细看了照片、就已经可以联想到问题所在了
( C5 g6 Z# n; A' M' _2 I4 X' d: m4 j- _" |7 @% I$ D7 f+ `% E$ Z0 R7 r
    校正结果:   

3 i5 k7 y  D$ V6 W' E  h1 k+ P7 b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R6 s  s* Y$ I2 {3 s, k% b8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载 (164.25 KB)
# w9 j& `; y1 j2009-4-24 17:04
6 L9 ~' a! @9 W' h: c
  j, A& W0 m2 c( U

& G2 y. T0 m) z
9 g  ]+ M( W  [0 V- c7 v/ }: E    测CX:
. L  ^: K6 e( R2 `4 n
$ |, g4 h# B  Z$ C8 ?! 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l' l+ \' r7 m( J  `'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载 (132.09 KB)9 g/ V5 Y+ ~% J% [/ g8 u
2009-4-24 17:04
9 R1 m& g  u6 [5 u- B3 G
/ W+ W. }7 f; }# S

; |+ E) H' n1 D* U% d; j! r8 G; P5 D6 \& a% K7 ?; o1 g
    测LX:
! C1 w6 w  r; A4 ~" g

; Y& E6 {; `/ ^/ Q9 r6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 T# B5 O7 m" `;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载 (136.46 KB)
0 O2 X' e& G: H, m2009-4-24 17:04
# u2 P2 n5 d& L: K/ p% ^
# w9 h% M2 L% P4 P1 L

) X; [4 y" Y/ h7 s6 b5 d/ X5 N* P; C4 o. _& S# A3 |" V5 J
    测电解电容器1:
4 @1 V% U: }: d- C: h

" G  G% p/ s8 i# S, I0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y% t8 J$ V4 o/ c/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载 (161.93 KB)
' J8 X2 T6 k/ @9 i, p# j. g2009-4-24 17:04% e- f! V1 P7 }  ]2 k

2 G2 P& p9 d: b' \$ ]0 l
5 D0 I& M0 L, c" N2 V5 o2 T
  R: O, b5 b' A: q: j: h# k
   测电解电容器2:7 X- }) T$ V9 _

* ~. w* Z1 X! ?4 `- O" x$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o* i" @( P, [) ~  j, 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载 (165.6 KB)/ W1 q. b3 h' {/ H  ?$ v' z/ w
2009-4-24 17:04* z& o/ w- l( Y7 q3 g: [
0 L( S+ Q# y' ~5 m9 S4 p: S% z
2 G8 K: O* B% |

, H2 @+ S5 g$ _  x* B先答复 fat的问题
原帖由 fat 于 2009-4-24 15:00 发表 # D- k* W$ f8 E3 h6 `) l
感觉真是比较“费电”,用电池供电的话最好能将耗电降一个数量级,5V/90mA,如果用3.6V的电池升压,电流达150mA以上了,不知改用电话机里用的干簧管继电器能不能省电一点?我的希望是能做成便携式能带着出门的, ...

3 o2 C& ?2 l8 i: }& {1 c3 Q$ \; |0 Z6 u! a- P

' H( t' u, i9 A8 |    使用继电器,比较“费电”,是难免的。& m! I# ?0 Y! j) C( i1 M
    不过,我原来就不准备“做成便携式能带着出门”的,这个问题对于我而言是“无所谓”。
+ d2 n' m& w6 s% `/ c4 d    但是,总归是一个大问题!
& N7 T# K4 Y6 J# Q
) A+ a/ v1 b/ a3 Q5 s- O* X  B2 o! J    我考虑是这样的:
" _% F+ f) H: {* l( U3 [2 ]. r    其一:是采用省电的继电器——过去曾经使用过“偏极继电器”、好像是10mA的工作电流,两组转换接点和这个一样,体积比这个稍微大一点点;
9 Y6 A. |  }' e3 [; }  A    干簧管继电器,亦是一个好的选择;只是很少有转换接点的干簧管继电器。% f8 K+ s% n2 _4 N
    其二:是适当减少继电器的工作电流——作为DIY,降低工作电压到标称电压的80%,不是不可能的......以现在这个小型继电器说,接近20mA的工作电流,还是可能的。
% _8 ]. L5 C( K8 M6 v) _    继电器转换的好处,是操作可能简单;同时继电器的分布参数比较确定、接点电阻比电子开关小、容易满足Q值高的振荡参数。* J1 J* Q/ g. |2 [% f
    其三:系统M8采样低于5V的Vcc供电——这是我采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一个出发点——M8的手册好像是3.3V/4MHz下的工作电流,只有3mA?4 }5 S& _/ l7 {! Q! I3 G
    现在Vcc=5V大部分的电流,还是M8消耗的!% [8 b5 Z: I  G% g; M1 L( F
    其四:外出时,断开1602_LCD的背光电路——我保留了原作的“短路套”......现在限流电阻取51欧姆,已经是比较低的背光度了——还要超过20mA的背光电流!3 v; ~8 j* d2 g, w
) v' w9 a; T+ O' ]; \8 i3 ]
    组合以上几点,制作的总电流限制在“5V/90mA”之内是完全可能的——或许还可以降低。! P6 T# }5 w9 N7 z  h
    不过,这是“第二步”再制作的事情了——现在,需要看看“第一步”能否“稳定工作”?

& f  K9 ]( ?3 l* D2 A7 N9 y另外大部分资料请看原帖内容。
& r; V  N# s, K3 _现在希望大家多多出谋划策。最好有几位动手能力强或者当时有幸分享PCB测试的朋友做些总结和实际测试。8 x# e& z' O; o
& e* w; ]3 N  w  L# u- z: f7 r/ a
本帖可以随意设想、设计、转载、发表更多资料。& F7 }2 Y8 k) A  \( M# v
' D! E' x$ e+ X. r3 F( U# k  H
我会多留楼层,不用担心日后查看麻烦,我会总结归纳到前面来。
: s! ?! l/ w3 r! g: F2 G0 h! @- y2 r  a& N. z
套件不断~精彩不断!
发表于 2011-10-20 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杀个花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耗电和稳定性是最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向。真缺LC表。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有pcb的话预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啊,看看还有其他什么套件可做的,到时候一起放出来,帮XD们节省点邮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喜欢套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支持一下!不知稳定性怎么样?原来做了一个LET的发现稳定性不太好就一直没用,这个好用的话一定要来一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买了一个套件了,刚焊好,还没有测试,鼓励不断出新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一淘宝店|手机版|商店|一乐电子 ( 粤ICP备09076165号 ) 公安备案粤公网安备 44522102000183号

GMT+8, 2025-11-8 15:05 , Processed in 0.03341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